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刘宗义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刘宗义
1921-07-12 ~ 2015-02-01
 
到访:11022  墓地祭奠:30   留言: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我的父亲母亲
liushiq***  2017/3/24 22:04:00  浏览:309

我 的 父 亲 母 亲
                        刘 士 勤

我的父亲刘宗义,与中国共产党同龄。母亲伊志敏比父亲长一岁。这对出生在冀中永定河畔的农家儿女,如今已经携手度过了70个春秋,于七夕节迎来了“钻石婚”纪念日。
依偎在老爸老妈身旁,望着他们那慈祥而又刚毅的面庞,件件往事犹如电影一般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感慨万分。
我出生后不到一岁,父亲就离家奔赴抗击日寇的战场。解放后,我又自幼外出求学工作,因此,和二位老人一直“离多聚少”,细算起来,跟父亲团聚的日子总共也不到两年,同母亲相聚至多十二三年。尽管时间不长,但他们一心为公、无限忠于党和党的事业的高风亮节,勤奋好学的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成为哺育我茁壮成长的源泉。
父亲是位有70来年党龄的老党员。从他成了“党的人”之后,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蒙冤受屈的艰难岁月,还是离休后过着恬淡生活之时。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从不消极怠慢。抗战时期,他深入敌后宣传抗日,积极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
  摄于1980年
1941年,他奉命暂时回村“隐蔽”,从事地下斗争。他开动脑筋,主动四处张贴抗日标语、收集敌人情报、破坏敌伪通讯线路;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农民闹土改,巩固根据地,率担架队支援解放天津战役,为创建新中国不惜赴汤蹈火;抗美援朝战争一爆发,他首批申请入朝参战;参加完开国大典,组织上让他到天津搞工业建设、筹组科研机构,接到命令后他马上就出发,从无二话。即使在含冤被“劳动教养”、被“群众专政”的近20年里       
他除服从组织决定、继续如实向上级反映情况外,不但自己对党毫无怨言,还告诫全家人一定要相信党,跟党走,千万不要有埋怨情绪。1978年,党组织一宣布完为他平反昭雪的决定,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补交20年的党费。离休后他本可以享受“局级待遇”,但他深知党和政府有难处,群众住房有困难,至今宁肯一家4代9口人挤在阴暗、潮湿、肮脏的70平方米的简易楼里,也不愿向组织伸手要房。“不向党伸手,不以权谋私”,是父亲一贯为人处事的原则。早在建国初期,他当纺织厂人事科长时,一些亲友想让他给安排个工作岗位,他却不顾亲情,不畏埋怨,忍受着巨大压力,耐心说服亲友们回乡安心务农。权为民所用,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是他当“官”几十年的真实写照。
父亲对我们子女的生活向来很少过问,但对我们的思想与学习却十分关心。在我的心目中,他始终是我的革命引路人。我童年时,耳闻目睹了他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件件实事,使我对他萌生了“崇拜”思想。195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的一次会议上,我站在会场外边,听到他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蒋介石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但是,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爬起来,擦干身上的血迹,又开始了新的战斗。从此,“共产党伟大”的信念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1956年的一天晚上,父亲忽然问我入党了没有,我一时无言以对。接着他给我讲年轻人为什么应该入党,还告诉我申请入党的手续。在父亲的引导下,当年寒假我就捧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写下了平生第一份读书笔记,受到老师夸奖。不久,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于高中二年级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因家境贫寒,父亲从小无钱上学读书。后来虽然得到同族伯父的资助,也仅仅读了一年半小学就辍学了。他肚子里的那点儿墨水,都是后来在工作实践中自学的。上个世纪50年代,他响应党“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努力学习自己“原来不懂的东西”,特别是组织上调他去筹建天津市工业试验所之后,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知识和外语,为此还特意买了一本《汉俄词典》。记得那时,除了周末回家外,平时他都留在单位学习。父亲一生烟酒不沾,别无它好,唯独酷爱读书学习。因此,离休后一旦有了学习时间,他就一头扎进天津市老年大学,十余年如一日,学历史、练书法、听语文课、撰写回忆录,其乐融融。他对我的学习也是关怀备至。早在我童年时,有一年我随母亲去探望他,利用战斗工作之余,他特意给我编写了一册“三字经”式手抄本读物,教我识字(可惜这本书后来搬家时遗失,实为一大憾事)。1950年冬,我首次试着给他写信,请他从北京给我买回几本书来。过春节时,他果然给我买回来六七本文化历史类的新书,我手捧新书别提有多高兴了。不久,他又设法先后把我接到北京、通州、天津、北京读书。甚至在他被“劳教”时,还省吃俭用,给我寄过钱供我买书。父亲勤奋读书的事迹,时刻催我奋进,从不敢有丝毫懈怠。上大学时,在经济极其拮据的窘境下,用了整整5年时间,我才从每月2元的助学金中挤出钱来,从旧书店里配齐一套多版本的《鲁迅全集》。如今,我家里除了满屋子的书报杂志外,几乎没有别的什么“摆设”。虽然我也快到古稀之年,却每天读书看报不止,有时还常常“爬格子。”这种嗜好与毅力,跟父亲的熏陶有密切关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我希望父亲勤奋好学的家风,能够一代代传下去,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我的母亲本是一位贤妻良母式的农村妇女,勤劳俭朴,任劳任怨,甘于寂寞,与时俱进。自从父亲离家参加革命,她20多岁就成了家中的唯一顶梁柱。每当春种秋收季节,她都得像男人一样,耕地送粪、拉耧下种、锄草耪地、扬场打麦、掰玉米、割谷子,整天累得直不起腰来。忙了地里忙家里,缝衣做饭,赡养公婆、养育孩子,什么活全都落在她一人身上。繁重的家务本来已经压得她抬不起头来,身为“抗属”的她,不仅担心父亲的安全,还 时刻为全家人的安危担惊受怕。有一次听说父亲蒙难,她奋不顾身,毅然与公公前往出事地点探听虚实,直至弄清情况才放心。在那兵荒马乱、天灾不断的岁月,家里的生活极其艰难困苦。                                                                                                                                                                                                                                                                                 有一年闹旱灾,全家人只能靠吃“枣糠”度日。每当我拉不出屎大哭的时候,她只能无奈地伴着我落泪。不管战争环境多么残酷,家庭多么困难,母亲始终支持父亲的工作,从来不拉她的后腿。不仅如此,在父亲的熏陶和引导下,她冲破封建牢笼,也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是当村干部,后又跟随父亲到天津当了一名纺织工人。
天有不测风云,安心日子没过多久,父亲便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送去“劳动教养”。与蒙受这场灾难性打击的同时,又恰逢国家3年困难时期,天灾人祸,真是雪上加霜。但刚强的母亲没有被困难压垮,她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面对极大的政治压力和生活窘境,宁肯自己忍饥挨饿,也绝不把亲身孩子给人做“义子”。在长达20来年的艰难困苦岁月里,她含辛茹苦,以每月48元的微薄工资,既维持了全家7口人的正常生活,又把孩子们一个个拉扯大,还供我读完了大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母亲勤俭持家的好传统,时刻激励我不要忘本。父亲进城时做的一件灰色裤子,他穿旧了我穿,破了再由裤子改成补丁摞补丁的短裤,却至今依然是我压箱子底的“细软”之物。还有一件事,现在说出来也许有人不相信,就是5年大学期间我只穿过两双线袜子的故事。临进京读大学时母亲给我准备了两双线袜子,每当穿破了就自己补,再穿坏了拆下旧布再补,为补袜子,我还专门买了一个供补袜子用的“袜板”,循环反复,长达5年之久。所以,那时每逢周末补袜子
就成了我的特殊“作业”。                                               95岁生日留念                                                      
母亲是一位宁肯自己吃草也要把奶奉献给别人的伟大女性。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是她的一贯作风。我们子女们长大后,总想让她吃得好一点,穿得体面一些,过过舒心日子,但她却一无所求,从来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徒弟送给她的一件棉毛衫,她穿了十几年也舍不得丢弃。孩子们给她买的营养品,她很少自己吃,多数都是送给了别人。但对别人,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街坊邻里,她都会设法给人送去温暖。她待我和二弟中学时的几位华侨同学如同亲生儿女,跟他们结下了忘年交。这些同学不仅过去常从外地来看望她,至今还把她当作贴心的亲人,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特意赶来给她拜年。在他们心中,这位不是亲人的“刘娘”却胜似亲娘。
母亲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几十年来,无论是务农、务工还是育儿持家,每天干的都是极平常的琐事。正如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样,她把“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落实在爱岗敬业的行动中,把助人为乐的爱心奉献给每一个接触过她的人,把无所畏惧、勤俭持家的火种播撒在儿女们的心窝里。正因为这样,她才是一位永远令我尊敬与爱戴的伟大母亲!
依偎在老爸老妈的身边,望着他们日渐苍老的面孔,回顾他们的养育之恩,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幸福和感恩的暖流。我为年近7旬还有二老呵护感到骄傲与自豪。衷心祝愿老爸老妈健康长寿!待到“相期以茶”时,五世同堂再来庆贺!
  敬颂二老“白金婚”
                                     2007.8.15草成于北京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