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慈父王钊慈母潘青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王钊
1923 ~ 2016
  潘青
1928 ~ 1995
 
到访:8137  墓地祭奠:21   留言: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孙海伟-深沉的父爱.2025.4.14.docx(修改稿)
Ta※※※  2025/4/14 15:11:00  浏览:15

  《新晚报》——哈尔滨C04记忆——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本版主编/贾大雷  责任编辑/申志远  版式/苏丽宏


    深沉的父爱
        ——怀念我的岳父王钊

                 孙海伟

    王钊在我的眼里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一位身居高职的老领导,也是一位有着牢固信仰和执着追求的老战士!他一生胸怀宽广、光明磊落、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勤于学习、笔耕不辍。
    回顾和岳父生活的时光,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敬意和眷恋。他给我的教育和感动,让我终身难忘!
    我和王钊的小女儿王耀林,是在大连外语大学上学时的同桌。耀林是我们班上唯一的党员学生,平时学习刻苦,生活朴素,在教室、宿舍打水扫地都抢着干。那时在校生谈恋爱的比较少,到了毕业之后,我们才确定恋爱关系。
    我毕业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工作,市里安排平房区的几个大厂在星期三休息,所以我经常是周二的晚上去看耀林。
    我有一次回来的时间很早,我和耀林在帮厨的时候,老父亲下班回家一进门就问:“小孙来了吗?”
    我赶紧跑出来说:“来了来了!”
    老父亲短短的一句关爱,让我的内心涌出无尽的温暖......
    后来,结婚的时候,老父亲对我讲,“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你们结婚了,就是我的孩子。但是你们谁也不要想在我这里得到什么特殊的照顾,言行举止要更加谦虚谨慎才是。人生最大的功课是做人,做好人,做好事,自然有前途!”
    他的一席话,让我每日三省,受益匪浅。我当时年轻,经常对时事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老父亲就给我写了两条字幅:“多学深思”,“厚德载福”。
    至今,我仍经常凝视着这两幅字,深邃其意,铭刻于胸,从中寻找心灵的支点与平衡。
岳父、岳母,以前在方正县、宾县和伊春、黑河地区和大兴安岭地区工作过很多年,那里有很多同事和熟悉的老乡。他们经常在来哈尔滨办事的时候,专程来到家里看望他们。这些客人里,有男也有女,有老也有少,有的是干部,也有的是普通老百姓,他们都和岳父、岳母十分亲热。
    有的时候,由于车次原因,半夜的时候才赶到家里,他们也都不见外。来到家里,岳母煮一大锅面条,说说笑笑,吃的是热热闹闹。来的客人很少带东西,偶尔带的也都是自家产的青玉米、粘豆包之类。因为,老岳父有规矩,不能收人买来的东西,尤其是贵重的东西,对于有办事目的人,更是送任何东西都拒之门外。
    一次,有一位跟家里很熟的人,通过耀林说送给父亲一瓶名酒,希望能帮他的孩子调动工作说句话。老父亲听了十分生气,批评耀林不应该代收人家东西,熟人也不行,要立即送回去。我那是第一次看老父亲动气,虽然尴尬,耀林也赶紧乖乖送回,再不敢造次。
对熟人办私事不开后门,对家里的孩子就更严格。他给家里人规定,不许家里人打着他的旗号,以任何方式去为工作安排、特别是提拔走人情,谋照顾。如有人违规,他会立即干预,让你想得到的东西永远得不到。据我了解,岳父从没有为孩子的工作安排或提拔,找过一次人,说过一次话。
    岳父十分喜爱文学写作,岳母潘青是专业作家,他们可谓是“琴瑟和弦、珠联璧合”。我经常看见他们在一起,切磋探讨文学创作的题材和构思。
    岳母曾经写过许多以林业为主题的小说和剧本,老岳父也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而且很多作品和他的工作经历有关,大多是是颂扬林区的工人和黑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也有一些是感慨人生哲理的散文杂记。
    有的作品还被收集到《中国散文精华(关外卷)》。他对黑龙江的山山水水,特别是他工作过、熟悉的地方,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他的作品许多被收编到《王钊文集》一书里。他编撰的《大荒纵横》、《黑土情怀》、《多彩的世界》、《彩笔浓缩一代情》等作品出版后,颇受读者喜爱。
    关于出书,我还想起一件让我感到有些酸楚的事情。大概是1993年的时候,老父亲和老岳母商量着出版两本书:《大荒纵横》和《黑土情怀》。可是,跟出版社的同志一商量,出版社说自己编的书要自费,大约要交9000块钱成本费。
    这下子可把老两口难坏了,因为岳母把存折都集中起来,家里存款一共才不到7000块钱。老父亲说咱们发动群众,让孩子们帮着凑一点吧,岳母说还是我们自己先想想办法吧。岳母突击发表了一些作品拿到一笔稿费,才算筹齐了出书的钱。
    作为一位刚从省委副书记,兼哈尔滨市委书记位置上退下来的人,说拿出几千块钱,把家里人为难成如此模样,讲出来没有人会相信,但这的确是真的!
    我最佩服岳父的是他光明磊落、刚直不阿、以诚待人、以理服人的性格。
由于工作关系,岳父可以接触到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普通百姓,我从来没有看到他在哪位大领导面前,有献媚之容、奉承之辞,也没见他跟哪个部下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即便是跟最普通的百姓接触也是亲亲热热,诚诚恳恳,真正保持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老岳父一辈子都十分喜爱劳动。
    据我老岳母说,他年轻的时候,在担任方正、宾县县委书记、伊春、黑河、大兴安岭市委书记期间,经常下田间和农民兄弟一起耕作,一起商量解决抗旱防涝的办法,和林业工人们一起上山伐木、栽种新林,在生产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和问题,回家经常是一身泥土一身汗,脸上却总是乐呵呵的。
    他后来年届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还坚持亲自打理房前屋后的小菜地,为树木剪枝,给草坪施肥。我们劝他不要太辛苦,他却说:“劳动既能活动筋骨,又能防病祛病,又能呼吸新鲜空气,还能让我们不忘本,勤俭节约,真是百利而无一害啊!”
    可能是长期在林区工作的关系,老岳父十分重视环保,重视绿化造林。在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时,他写的提案是怎样保护林区,保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全会上作了发言。
他在去镜泊湖调研时,看到附近的山林,被开荒的人挖的东秃一块、西塌一块,山体裸露,植被破坏,让他很生气。他说,这对景区建设和森林保护都有损害,一定要纠正。
    他不但和当地的领导说了他的意见,还奋笔疾书写了一篇文章《镜泊湖归来所见所思》,呼吁有关部门要解决问题,重视景区建设和林区保护。
    老父亲的生活十分节俭,对于浪费很反感,特别是浪费粮食,坚决不能容忍。
我们和哥哥、姐姐的小孩一懂事,他就谆谆教导他们不许浪费饭菜,还亲自做示范,让小孩子看看他自己碗里的饭吃得多干净,一点儿都不剩。
    有的时候,发现有剩饭,就坚持把剩菜剩饭吃完再做新的。我们劝他说,剩饭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儿女们吃吧,让他吃新做的,他不干,一定和我们一起吃完才放心。
    我们的小孩刚刚学话记事的时候,老父亲就教他曾经让耀林儿时背诵过的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并让他从小就养成吃饭碗里不剩一粒米的好习惯。
    由于工作需要,1991年10月,耀林和我被借调到外交部,派到我驻贝宁大使馆工作,在那里工作还不到一年,耀林在一次集体活动中不幸意外因公牺牲,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晴天霹雳!
    十天以后,耀林的姐姐耀红和姐夫凯建赶来处理后事,他们一见面,交给了我一封老岳父写给我的信,我捧读之际,不禁泪流满面!
    老岳父在信中写道:“耀林遭遇意外,对咱们全家人都是晴天霹雳!但是最痛苦、受打击最大的还是你。你要坚强,要保重好身体,要按照耀林所希望的那样去做,在困难和痛苦之中挺起脊梁,继续做好工作,还要照顾好你们的孩子和老人。你还年轻,路还很长,你有责任去完成耀林想做而没做完的事情!全家人都盼望着你带着耀林平安回家!”
    意外发生之后,我曾受到过一些亲友无端的指责,作为耀林的父母,他们承受着丧女之痛,怎么责怪我都不过分。可是,我的老岳父却从来没有责怪过我一句,却反过来安慰我,鼓励我,让我从痛苦之中站起来,工作好,身体好,照顾好孩子,继续走好未来的路!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