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李如珍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李如珍
1946-04-08 ~ 2014-04-03
 
到访:13590  墓地祭奠:4   留言:2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待人如火 克己如冰 忠厚传家 荫泽后人——三舅李如忠十五周年祭
yaojie  2017/5/7 14:43:00  浏览:714

待人如火 克己如冰 忠厚传家 荫泽后人
                  ——三舅李如忠十五周年祭
       又是一年端午节!心沉沉的,泪眼朦胧!十五年前的那个端午节过后,三舅李如忠不幸病逝!十五年来,三舅的音容笑貌还常常魂牵梦绕、历历在目;他的言传身教,还依然激励着儿孙后人!
       三舅生于乱世,成长于坎坷岁月。1930年出生在原阜阳县欧庙乡李大桥一个贫穷的农家!家中姊妹九个,八个男孩(有三个不幸早逝),我的母亲是唯一的“九妹”!听说外公是靠走乡串村,给人理发,养家糊口。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三舅没有上过学,给地主家放牛、割草、补贴家用,眼巴巴的看着同龄人进学堂,常常恋恋不舍的趴在窗外往里张望,坐在墙根偷听一会,才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常用汉字。(因没有系统读书,成为三舅终身的遗憾!也因此成为三舅日后工作、晋升的“短板”。所以日后,三舅对家乡爱好学习的晚辈,都倍加喜爱,积极支持。)
       稍大一点,经人介绍三舅进入阜城大户人家“打工”,因手脚勤快、心地善良;言语应对、得体大方;又一表人才,相貌堂堂。深得主家喜爱,照顾!主家大公子、二公子视三舅如兄弟,带三舅进中学堂,习新知识。新旧社会四十余年,经常走动,友谊不绝!
        三舅13岁进阜城,16岁进入解放大军。任郝军长的勤务员,随大军南下无为。三舅恋家,念及家有老母及亲人。就没随大军渡江,而是返回阜阳。
       1950年三舅随老八路孙清化筹建阜阳二中,从规划到征地,从栽树到拉围墙,从盖教室到进老师招学生。二中的建设渍透了三舅的心血。二中早几届的学生虽然年龄与三舅相妨,但都尊称三舅为老师,许多毕业生与三舅成为了终身的朋友。反右与文革期间,三舅不顾政治高压,照顾受到错误伤害的知识分子同事,雪中送炭,真诚感人,由此与许多知识分子结下了深深的友谊,是当之无愧的市民朋友、精英知己。进入七十年代后,三舅先是修了二年的阜淮铁路,铁路建成后入二轻工作。到火车站物质仓库担任仓库主任,几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深得单位领导信任和同事的喜爱,从一个农村娃,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副科”、“主任”,家乡人心目中的待人热情、乐于助人又能办事的“三爷”!
       三舅一生清贫,却待人如春。大凡家乡人有什么困难,都出钱、出力,倾囊相助!对我的外婆更是孝顺有加!常常把外婆接到城里住住,外婆在时,每个春节三舅都要骑行七十多里带表哥一起回来陪老人过节。时年80多岁的外婆,精神矍铄,嫣然像个城市”老太“。外婆不愿意照相,三舅坚持说”照个相,总要给儿孙留个念想”。1983年秋,我的外婆不幸病逝!享年84岁,是刚刚记事的我第一次感受亲人的去世,悲伤和难过,至今心痛不已,泪眼模糊!依稀记得爸爸带我从马寨街上买了个“花轿",抬着去送别外婆!外婆是我见到的唯一的“隔代”长辈,家中悬挂的慈祥的外婆照片,也成为我最温暖的、对外婆唯一的念想!成为我生命中最早的最珍贵的记忆!
       三舅古道热肠,助人为乐。二舅家贫,加上二子糖尿病去世,撇下二老、三小,生活困难,老屋更是岌岌可危,三舅忧心别下雨、屋倒砸坏了老小。动员亲友,出钱出力,翻盖了三间砖瓦房。我的父母过去也经常念叨,要不是仰仗三舅的照顾,在计划经济物质奇缺的年代,想办法找人给批煤买木材钢筋。我们家当年也盖不起来让当时全村人羡慕的三间大堂屋。现在越来越多人投身“义工 ”,我也成为义工一员,三舅大概是我们家族最早的“义工”吧!我上大学、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女……每一件人生大事,都有三舅忙前忙后的身影!尤其是我结婚,从定酒店、定菜单、到单位领导迎来送往,三舅是当之无愧的“执客”,是我的“主心骨”!我懵懂无知的成长中每一步,都有三舅谆谆的教诲!三舅常常叮嘱我:要紧做事慢张口,少讲点多做点,为人一定要忠诚老实,让人信得过。这些朴素的道理,我谨记在心,让我此生受益匪浅。
       三舅没什么学历,但因为人生阅历丰富,加之聪慧好学,因此常常能在别人困惑时,送上对症下药的建议。三舅一生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乡邻、为同事、为朋友排忧解难,用他一生总结的经验指导后人,启迪教育着后人。三舅退休后,常常到我简陋的“小窝”坐坐,一杯清茶、一点小菜,从不喝酒,饭后去洗洗澡、互相搓搓背。最喜欢的就是我拿着相机,给他拍拍照片,无论一身休闲、还是穿着军大衣,三舅的照片都是精气神十足,和蔼中透着威严。
       三舅一生待人如火,却克己如冰,不吸烟、不喝酒,艰苦朴素,一个人时,吃穿用都很简单。自己常常一点咸菜、一个馒头、一袋方便面,应付了事。
       三舅对家庭以外的人总是有求必应,以礼相待;是一个对别人非常大度,对自己非常淡泊的人。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拿给别人,而从来不为自己索取任何东西。
       三舅不仅性烈如火,嫉恶如仇。还是一个风趣、幽默,博闻强记、充满活力的人,是一个喜爱花草、喜欢鱼鸟,很有生活情趣的人;是一个喜欢读书看报、开朗健谈、热情待人,深得周围人欢迎的人。
       三舅年逾七旬,依然退而不休,先在二中西门开了个小商店,后来又当男生宿舍管理员,一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关心着莘莘学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倒在了管理员宿舍里。
       三舅的不幸病逝,是我刻骨铭心的送走的第二个亲人,揪心的痛至今难以忘怀!还写了《永远的怀念》发表在2000年的《颍州晚报》上。那时我的母亲更是哭的伤心欲绝、几乎虚脱!我搀扶着母亲送别三舅,安慰她说“你哭坏了身体,我们怎么办?” 岁月无情,人生苦短,13年后,即2014年清明节前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8岁!三舅唯一的“九妹”、我最挚爱的妈妈,随姥姥、舅舅去啦。临终前,我拉着被病魔折磨的骨瘦如柴的妈妈的手说:“妈妈!你是最棒的!最好的妈妈!你能多活一天,多陪伴儿女一天,就是儿女的福气。实在不能陪伴我们,也不要怕,天堂里有姥姥、舅舅陪伴你!”
      十五年前的端午节,三舅在与喜爱敬重他的儿孙们喝下最后一杯节日的红酒,吃下最后一口棕子之后,离我们远去了。十五年的岁月风雨,我们的儿女已惭惭长大,我们自己也日惭变老。但三舅慈祥的面容,爽朗的笑声仍历历在目、清晰依然。人间有追思、天堂有恩赐!
        愿在天堂里的亲人,享那永远的福!
        生命太过脆弱,因此要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健康时光,珍惜当下每一次可以给予亲人关爱的机会,这是三个至亲重病乃至去世,留给我的深刻体会。
        缅怀逝者!亲人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牢记忠厚传家的教诲,继续勇敢前行!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