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牢底坐穿
华蓥星光 2016/5/3 20:59:00 浏览:1428
把牢底坐穿
人类牺牲的价值,有比生命还要贵重的,就是真理和名誉。
一孙中山
1948年9月5日,张泽厚、张泽浩兄弟与20多名共产党员被关进重庆渣滓洞监狱。张泽厚兄弟被关进楼下七室。10月1日,堂姐邓惠中母子也被关进了渣滓洞监狱。张家四口只有在放风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大家互相鼓励,抱定决心不动摇、不抵头、不泄气。张泽厚常以文天祥的浩然正气来激励自己:“时穷乃节见,一一垂丹青”,他要在这黑暗的牢房里坐等天明,坐等解放。他在狱中年岁较大,凡有新来狱友,他必前去慰问,予以鼓励。为此还被关进黑屋子单独禁闭。在狱中见到叛徒陈永福时,他公开痛斥陈永福伤天害理、出卖50多名同志的卑劣行径。陈永福是新三中学学生,曾作过区委书记,是五弟张泽浩领导的学运支部成员。陈永福于1948年9月4日被捕后叛变,出卖了5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还带着特务四处抓人。正是他出卖了支部书记张泽浩和八工委委员蒋可然,导致张泽浩、蒋可然于1949年11月14日,与江竹筠、李青林等31名共产党员被提前杀害于电台岚垭。在狱中党支部的领导下,张泽厚和难友们一道积极参加狱中斗争,始终保持着乐观的革命精神。1949年春节,各牢房都行动起来,贴对联,筹备联欢会。张泽厚所在的楼下七室贴出的两幅对联是:
“两个天窗出气
一扇风门伸头
横联是:乐在其中
另一幅对联是:
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里参禅
横联是:极乐世界“
张泽厚和难友们就是这样完全没把坐牢看成什么了不得的事:坐牢如参禅,极乐世界修道,心静如水,高风亮节,难友们个个冷眼看敌人,笑对生与死。面对这样的囚徒,特务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张泽厚还与楼下8室的傅伯雍商议成立“铁窗诗社”,动员难友们用诗歌来与敌特斗争,鼓舞斗志。张泽厚把渣滓洞监狱称作是“歌乐山下的活棺材”,在诗歌中希望电闪雷鸣、天降大火把这个活棺材烧个精光。可惜在大屠杀中这些诗稿都被烧光了。后来人们在他的血衣中找到一首诗《中国的枭鸟》,诗中写道:
“黑暗的树林里有个猫头鹰
黑暗的中国有个蒋介石
猫头鹰专吃林中鸟
蒋介石专杀自己人
。。。。。。
不甘受他剥削的,关起!
不甘受他压榨的,禁闭!
不甘作他牛马的,枪毙!
是中国人都想剥这猫头鹰的皮!”
张泽厚还效仿老师潘梓年当年在监狱中创办“黑屋诗社”的作法,为傅伯雍发起创立诗社出谋画策。傅伯雍计划成立的“铁窗诗社”是1949年春节前后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里秘密成立的一个文艺组织。难友们以竹签子作笔,从棉衣、棉被里掏出棉花烧成灰作墨,把自己的斗争经历和狱中的感受用诗歌记录下来,尽情赞美革命的理想,鼓舞狱中难友的斗志,抨击揭露敌特的滔天罪行。
“铁窗诗社“最早是由被关押的楼下8号牢房的傅伯雍和艾文萱倡议成立的,得到了难友们的热烈响应。紧接着一首首慷慨激昂、豪情万丈的革命诗歌便在各个牢房里传播开来。难友们首先读到的是傅伯雍的《入狱偶成》:
“权把牢房当我家,
长袍卸去穿囚褂;
铁窗共话兴亡事,
捷报频传放心花。”
艾文萱(烈士)也赋诗相答:
“别妇抛雏不顾家,
横眉冷眼对虎牙;
深知牢底坐穿日,
全国遍开胜利花。”
张学云(烈士)则激情朗诵:
对敌斗争靠大家,
酷刑难熬紧咬牙;
蒋贼兵败末日近,
坐穿牢底戴红花。”
这几位楼下8室的诗歌传出去后,难友们又读到了更多的豪迈诗篇。这其中最有名的诗作当数何敬平的《把牢底坐穿》: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这是混乱的日了,黑夜被人硬当作白天,
在人们的头上,狂舞的人享福了。
在深沉的夜里,他们飞旋于红灯酒绿之间。
呼天的人是有罪的,
据说,天是不应该被人呼喊,
而它的位置却是在他们的脚底下面,
牢狱果真是为善良的人们而设的吗?
为什么大家的幸福被少数人强夺霸占?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稀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这些激励难友斗志、引起难友们内心共鸣的革命诗篇在铁窗里争相传颂,完全不理会铁窗外面的刺刀和机枪,也让敌人的酷刑折磨失去了作用。参加“铁窗诗社”活动的难友也越来越多。张泽厚在80年代的一篇回忆录中曾提到当年渣滓洞“铁窗诗社”的活动情况:“傅伯雍首先在监狱内暗地里组织铁窗诗社,劝慰狱内一些爱写诗的同志,用诗来寓藉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怒和慰抚同志的哀伤。尽管不能公开阅诗,然而也可秘密地、机警地传阅。他诗写得多,也在狱内传阅多次。他还大胆地将渣滓洞内的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渠道弄到接录下来的关于战局、政局、形势发展的重要消息,向难友们传递。传递的方式:楼上楼下通过楼板缝隙传递;各楼层室与室的传递,一是在墙壁之间打小洞;或于放风时、路过时,从牢门上的窗口机智地抛入。江竹筠受审讯关在楼上独居室,听说他也曾给江姐写去过安慰信和安慰诗,江竹筠也对此有回言,这对全所的同志坚持立场、坚持斗争是起了一定的好作用。”
2009年底年满90岁的傅伯雍同志在给张泽厚之子张良春的回信中也对60年前“铁窗诗社”的活动作过这样的描述:
良春:
寄来的信件收到,见你和我的照片,让我回忆到60年前在渣滓洞牢房与你父亲每次在院坝“放风”时碰头的情景。你父亲住楼下7号牢房,我住楼下8号牢房。狱中“放风”经常是7、8两室合在一块。我们并肩讨论诗歌创作,研究成立“铁窗诗社”,他出了很多主意。他无私无畏的精神,给难友们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为革命献身,严于律己,以笔作投枪那种坚定的革命斗志,对难友们都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真没有料到“11•27”大屠杀死里逃生活下来,再受到“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一生坎坷,蒙冤数十年,令我怀念不已。读你们写的《追忆逝去的人格长城》更令我和老伴读罢感慨丛生,特写此信感谢你。
祝笔健并致意五弟兄好,
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傅伯雍手书
2009年12月30日
据傅伯雍回忆,当年参加“铁窗诗社”活动的难友有20多人。在这些铁窗诗人中有:何雪松、蔡梦慰、古承铄、何敬平、刘振美、杨虞棠、兰蒂裕、胡作霖、余祖胜、齐宽、唐征久、张学云、艾文萱、张永昌、陈丹墀、陈用舒、张朗生、史德瑞、白深富、傅伯雍(脱险)、(屈楚(被营救)、张泽厚(被营救)等。铁窗诗人们面对敌特的刀枪酷刑,在狱中党组织的领导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他们抱定把牢底坐穿等天明的豪情壮志,用笔作刀枪激励难友、鼓舞士气、把监牢当作战场,谱写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惊天动地的感人篇章。“铁窗诗社”的活动也为红岩文化留下了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一页。
(摘自张良春、张昕宇著《张泽厚传》第十二章)
- 暂无评论!
-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