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刘克敬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讲话
爸爸:今天,我们儿孙辈和部分亲友代表来为您送别,目的就是寄托哀思,把您的深情嘱咐和敦敦教导永远铭记在心,世代相传延续!
爸爸:您一生引以为荣的是,您从一位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人民军队的一名中高级指挥员。您四十年的军旅生涯,经历过学员、区队长、参谋,通信站副主任、主任,军分区科长,人武部部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多岗位磨砺,北京、广州、南京、福州、南昌、吉安、赣州都留下过您战斗、工作和生活的足迹,特别是修水社教、271团代职、宁岗县任职等时段,为炼就您坚毅的品格、过硬的作风、出色的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六十年代初,您因为工作突出,身体透支严重,被组织上派往鸡公山疗养,正好与上甘岭战斗英雄同在一期疗养,您说组织上的关怀不仅是生活待遇上的,也同时是一个学英雄、赶英雄的机会,学习英雄就是传承好他们的作风,弘扬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英雄的情节伴随着您一路走来,您的步伐扎实稳健,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再大的困难,您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应有的定力,不回头、不弯腰,朝着既定的方向昂守阔步、笃定前行!每一个岗位带给您的是工作的快乐,是一份辛勤耕耘的收获!那些火红的岁月,记录的是您艰苦朴素、刻苦学习、奋斗不止的身影!留下的是您爱岗敬业、朴实无华、永不服输的财富!印证的是您以苦为乐、四海为家、战天斗地的品格!您工作上取的成绩和进步,时常让中南军大的同学为您喝彩!让部队系统的江西老俵为您点赞!让通信这个小兵种的同行为您称道!和您一起学习、工作过的战友,曾经的领导和部属,无不为您开朗直爽的性格、为人忠恳的秉性,完美健全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老一辈人眼里,只要说到您,大家除了竖大拇指夸赞佩服,还会说一句:刘克敬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好同志!这些夸赞看似平常,但它浓缩了您四十年来,对党、对军队的忠诚,对事业、对工作的执着,对领导、对战友的一往情深!回不去的曾经,留不住的过往。追思缅怀就是要记住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把您不懈追求与奋斗的形象根植于我们晚辈的内心,成为永不枯竭、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爸爸:您一生引以为傲的是,您有一个完美温馨的大家庭。您曾说,在省军区系统工作了四十年,尽管渡过艰辛、趟过波浪、有过曲折,守过平淡,但工作是稳定的,生活是平静的,保全了一个大家庭。从我们这辈记事起,您当儿子尽孝,做女婿尽善,对长辈掏心窝子出力,做好自己的本份;对兄长、妹妹生活上关心,尽力帮助他们治疗疾病,解决困难;对母亲的弟妹您从不当外人,政治上帮带、学习上鼓励、生活上照顾、就业上引导。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烙印都已深深镌刻在了她们心里,既成为一种美好回忆,又成为人间大爱的写照!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你是大家的主心骨,是领航把舵的好家长。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我们三兄妹都面临就业、恋爱成家的选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总是以书信或面谈的形式,帮我们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恋爱观,您总是教育我们兄妹三人,事业是人赖以生存、走向社会、进入更高层次的敲门砖,事业有成,工作才能拿的起、放得下,家庭就能更加美满,生活必然走向新的天地!几十年来,你关注儿女成长进步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无论当多大官、干出多大的事业,在你眼里都是需要呵护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工作指导上的不足。您告诫我们:官当大了,千万不能翘尾巴,要感恩组织,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加倍的干劲来回报组织的关怀!您常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能不能干出一番业绩,不是看她有多少存款、有多大的房子,有多少家产,不是比阔气,是比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贡献甚至牺牲,只要国家需要、工作需要,个人必须服从组织。我们三兄妹和各自的配偶,都曾经担任过一些重要的领导职务,有一定的权力,有的还是非常危险的工作,您像一位胸怀天下的长者、一位洞察社会的践行者,反复叮嘱儿女,一定要正确用权,有权不可任性,更不能谋私立。在您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们这一代人都非常干净地完成了工作使命,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您教育子女注重从思想政治上入手,政治合格是您对子女的首要标准。您常说,思想政治上的关心是最大的关心,是管人生方向带有根本性的一条!有了这一条,方向就走对了,就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为人民服务就不会出现偏差!几十年来,每当记忆您的教诲,我们都感到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切合实际,那样的有力有度。我们为有您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感到骄傲、感到自毫!我们为您的离去感到深深的悲痛!
爸爸:您一生引以为豪的是,您的晚年生活通透明白、不留遗憾。最美不过夕阳红。您长达30多年的退休生活依然给你的革命生涯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您说,领导职务没有了,但党员身份还在、老干部的职责依然在。三个孙辈的孩子都是在您和妈妈的照顾下长大的,她们进入大学、走上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都有您和妈妈的功劳,孙辈身上都透着您和妈妈的影子。一些亲属和战友时常劝您,退休了,没什么负担了,可以到外面走走看看。你却说,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不过山川河流和大海,您生在信江边、工作在井冈山,什么自然美景没见过?其实,我们心里清楚,您和妈妈是离不开自己的儿女的,一分钟也放不下儿孙,您和妈妈把儿孙看的比自己更重!您曾亲口对我说,确实没想到一个通信技术干部,能提拔到副师职领导岗位,在事业上没什么遗憾了!现在退休了,能做的就是教育好后代,锻炼好身体,为儿孙们当好后勤部长。儿孙们生日或者升学,您都深情寄语,写上一段勉励的话;家里有点好吃的,您和妈妈总是希望与儿孙分享,看着儿孙们吃了,您和妈妈比自己吃了还高兴!您说,儿孙们有进步,从一个大家庭来说,比自己的一切更为重要,只有儿孙们好,这个大家庭才有希望!才不枉费自己的一片心血!十年前,您和妈妈到赣州生活,这里不仅有您青年时代的身影,也是您和妈妈爱情的萌芽与初始地,您把自己青年时代在赣州美好记忆,又多次实地触摸,深情回忆与外公第一次在标准钟见面,送舅舅、小姨她们过浮桥,还专程到外公工作的老汽车站走访,把当年的艰苦生活如数家珍地叙述一遍。每到一地,都会激起您的灵感和生活感受,感慨时代之变、社会之变。您兴奋地说道,如果你外公知道我们现在在赣州生活,肯定会高兴的几天睡不着觉!故地重游不是追忆一城一地,而是记住那段特殊的日子,因为那是您梦开始的地方!退休的闲暇之余,您尝试了学习文学,开启了吟诗写诗,以五言、七言为主,从四句、六句写到整版,赣州、吉安、南昌多家媒体刊登过您的佳作。您说,到这把年纪来写诗,不是为了出名挂号,也不是为了发表,就是抒发一种情感,就是记录一个时代!有那么5年左右的时间,您坚持每日一诗从未间断,并用手机发到战友群、刘家群、鲁家群、黄金埠等群,微信转诗成为诸多亲朋好友的生活之需!很多看了您写的诗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位90岁老人之作。写诗为您这位高龄孤单的老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也圆了您少年时代的文学梦!这三年,您在儿女的鼓励下,坚持与病魔作斗争,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刚刚进入93岁时,病情急剧恶化,在弥留之际,也不忘交待儿女,处理好生后事。您这种不惧生死,看淡一切的人生观,值得我们晚辈学习!
爸爸:永别了!您的音容笑貌、崇高风范、革命精神永存心间!
爸爸安息吧!
2022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