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吴国沪慈母范冬香之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范冬香
1928 ~ 2012
  吴国沪
1927 ~ 2015
 
到访:39210  墓地祭奠:2263   留言:14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先父吴国沪追悼词
吴英雄  2015/9/16  浏览:344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好友:
          2015年9月14日下午9点26分,父亲安静但永久的离开了,老人家享年八十九。
          于此,我代表姐姐、三位哥哥和弟弟,向各位亲朋好友致以深深的谢意,感谢各位百忙中能前来为家父奠行。
          父亲大人吴国沪,诞生于1927年6月23日,农历五月二十四。祖籍江西省广丰县,养育了2个女儿,5个儿子。
          父亲的一生,是清平的一生。幼年的兵荒马乱,物质极度匮乏,铸就了父亲固守清平,谨小慎微,踏实做事的风格。多少年来,种地、耕田、插秧、挑担,农村生产队几乎所有的农活,都曾留下过他老人家当年矫健的身影。对于吃和穿,他自己从不讲究。平时农忙闲暇时,父亲特别喜欢为大伙绘声绘色的讲不知从哪里听来,但却富含哲理的经典故事。曾记得,“一根筷子好折,十双筷子难断”这个故事不止一遍的,在我们幼年的心灵烙上一种团队团结精神的印记。兄弟姐姐虽然人口众多,日子尽管过得比较艰辛,但是,从来没有闹过矛盾,起过内讧,更多的是团队团结精神内涵中的一种互相理解谅解;互相体谅包容。中年以后,我将它理解成佛学里面的“慈悲”精神之一。
          父亲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当年光凭拼命干农活,已经是无法满足培养众多孩子上学的需求,尤其是令人困扰的开学学费和杂费。父亲写信给旅居苏州的姑父姑妈,托他们帮忙购买了家乡的首台工业2.0产品—-手摇爆米花机。从那以后,父亲稍一农闲,便摇动他那台工业2.0机器。大年三十忙到深夜,正月初一便上街设摊爆玉米花。元宵节后,生意清淡下来,父亲就每天起早贪黑的挑起120多重的机器,从乡下一个村庄,转战到另一个村庄。父亲爆的玉米花,色香味俱全,老家方圆20里的孩子,几乎都吃过而且特别喜欢吃。可以说,父亲挑担下乡,爆出的不光是玉米花,他老人家给乡村孩子带来了当时童年生活的一种节日的欢乐,给孩子们带来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最纯真的憧憬。
          父亲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父亲出身贫农,白手起家,为家庭撑起一片蓝天。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除了好好读书,还是好好读书。记得那一年为了弟弟上高一的事情,赤脚走了20里地,到学校找老师,找副校长,为弟弟争取到了一个自费上高中的机会,弟弟自那开始发奋,高考直接考上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父亲给我们影响深刻的另一个品质,便是老人家的常怀善念,多做善事,无论大小。就是最近几年,傍晚在桐泾公园散步,一看到乡下老农路边小担卖菜,便会嘱咐身边的姐姐买一些,好让老农早一点卖完,早一点回家。
          父亲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吴”姓本源自古代姑苏,历史原因后迁徙散落各地。是父亲大人,引领我们大家庭重回苏州。当下,大家庭成员正走上发展的轨道,老人家辛劳一生,也许真的累了,想歇歇了,于是,父亲于2015年9月14日下午9点26分,安静但永久的离开了,真如龙应台所写:离开时,您用您的背影告诉您的孩子:不要追!
           父亲大人,永—垂—不—朽!
           父亲大人,一—路—走—好! 
                
                                                              2015年9月16日
                                                              苏州殡仪馆菊花厅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