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外公( 摘于2009-04-04我的博客)
外孙女 2015/4/5 23:59:00 浏览:1872
清明时节,怀念外公。
外公已经走了三年多,在梦里虽未出现过,但在心里会时时想起、念到。
外公是个干瘦的老人,精神矍铄,文雅干练。我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有很多是留在外公家的,而外公就是记忆中的主人公。
现在我的家里还有一本已经泛黄了的《365夜》,不知道是怎样存留下来的,我很珍惜,因是小时候外公买给我的,曾经翻折了的书页细细码好。365个故事,外公用365天讲给我听。
无论走遍天涯海角,每当看见那些慈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便触景生情,心中油然而生出亲切,心中一定有个角落是暖融融的。
我来到山东15年了。很多人问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完全陌生的地方?一笑也就过去了,从不正面回答。而原因只有一个,这里是妈的故乡。
来到山东这座城市认识了老公。和他漫长的交往中去过很多地方,包括他的家乡。在他家乡和那里的老人闲聊,聊当地风土人情、当地名门历史什么的,其中,在当地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所带来的故事被反复提及,直到有一天妈长途电话打来随口问我在哪儿?我也就随口说出老公的家乡,妈听后突然很激动,原来那里是妈奶奶的娘家,妈小时候被奶奶常带着回娘家的。
电话中的妈开始喋喋不休说了很多她的记忆,又特意跑到外公家,告诉外公我正在什么地方,又把电话转给外公,性情淡然的外公到也和我慢慢交流着,问问现在那里的样子,也提到他母亲娘家的些事,然后我就听到了那个已经记忆深刻的名字和那些流传已久的故事,原来说的都是外公的舅舅,说的都是外公的外公家的事儿;原来外公的母亲就是那个故事中的大家闺秀;原来故事中的很多人和我的家人是有渊源的;原来外公的母亲也和老公一样都姓那个不很常见的姓。
遗憾的是外公再没有回过他的故乡,老公倒是跟我一起去大庆见过外公一面,回来后自豪的和家族中的老人们说他见过某某某的后人了。再去老公家乡他介绍我时会加上一句:她外公的舅舅就是某某某。
经年往事,流逝的很快,也淡了。
外公,已静静地离去,虽然带走了给予我的丝丝缕缕、细致而绵长的疼爱,但却留下的是我最美好的回忆。外公,奠定了我一生的精神基础。
有一天,对外公提到摘药山这个名字,外公思绪回到七十多年前。外公讲在他四、五岁的时候曾经随母亲去摘药山的寺庙祭拜过,还记得那个寺庙很高很高,爬上去很累很累,那个寺庙传说非常灵验。
那个寺庙真的很高很高,因此,我一次也没能上去过,当然也因为寺庙在WG时期被毁,道路也消失了。
包括那座山在内,方圆几万亩的山林后来归属于老公,已申办为国家森林公园。只是太偏僻我极少去,老公开发的路,盖的别墅,种植的树木,已经不会再是外公记忆中的山了,更遗憾外公再没有机会见到。
有的时候想,外公四、五岁时在费力地爬那座山,大汗淋漓又调皮的小男孩怎么也不能想到那座山在七十多年后会变成他外孙女的财产。
有的时候想,外公的舅舅当年曾是那里最富有的人,现在那里所谓富人中有外孙女老公的名字。
有的时候想,老公的族人一直在怀念曾经故里的名人,最后唯一出现在他们生活里的却是我这个早已不知历史的人。
有的时候想,外公带着家人离开故乡五六十年,以为从此不再有联系,我却又在几十年后回这里来扎根。
千言万语也道不尽对外公的无尽思念,清明时节感念。外公曾遗失的记忆,我来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