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十分普通的人,普通到没有一点出彩的地方,首先,长相普通,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英俊也不难看,不伟岸也不弱小,如果在人群中你真的很难发现他;其次能力普通,不精明也不笨拙,既不会语出惊人也无力技压群芳;再就是性格也很普通,不紧不慢,不急不躁,几乎没见到过他大惊失色或者气急败坏的时候,用妈妈的话形容就是“火上房都不着急”。总之,真的很难找出像他这般不上不下,不前不后,不左不右的人了。父亲在世七十载,没什么大的闪失,也没有骄人的业绩,在他身上最为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庸”二字的精髓。
如果一定要为父亲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老实”、“厚道”,所有认识他的人,只要谈起父亲,几乎全是这四个字评价。在单位,遇到利益之争的事情,最先做出让步的肯定是父亲。他让步的事情通常都不是小事,诸如分房子,分奖金,评职称等等。也许同事看他吃亏太多了吧,所以每年单位先进工作者称号都给他(总不能让老实人太吃亏了不是,另外你都先进了,以后让利的事情继续哈);在家里,妈妈的亲戚来串门,临走都要带些礼品(吃穿用的),每次都是父亲唯恐拿的少了,对此妈妈时常不高兴,说他穷大方。
父亲离世的时候,家里人统一了口径,除了家族里的人以及关系极为密切的朋友,不扩大通知范围。可是谁都没料到,出殡那天,几百辆轿车排成长龙缓缓地驶向通往火葬场的路上。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小县城,几百辆轿车聚在一起已经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了。记得那天父亲生前好友张叔叔说了一句话:“在凌源,比老李风光的人没有几个,他这一辈子,活得值了!”
如果父亲在天有知,恐怕更令他欣慰的不是送葬队伍的规模,而是他老人家将他身上最可贵的品质“老实”、“厚道”传承给了他的四个儿女。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几乎不与我们聊天,也没有批评过任何一个孩子。直到他离世,作为他唯一的儿子也没享受过与之交谈的殊荣。每次回家与我聊天的是妈妈,父亲坐在一旁一般不会插话,偶尔会冒出一两句:“呆几天?”或者“啥时候走?”,但我知道,他会通过妈妈了解我的情况,他用他的方式关注着我。
对于沉默寡言的父亲,家里姐妹和我始终抱有十分敬重的态度,敬重他的克己待人的优秀品质,敬重他少说多做的务实精神。如果说我们几个晚辈在工作事业上有所成就的话,首先要感谢来自父亲“善良忠厚”的传承,其次是妈妈“自强自立、坚韧不拔“的精神熏陶。
今天是清明节,是阴阳对话的日子,写了这篇文字,一是寄托哀思,二是用父亲的高尚品质勉励自己,别太自我,别太计较,至于福祸、得失,看开了,真的都是浮云。
祝父亲在天国一切安好!
儿子晓光于2015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