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怀念父亲盧世谟
  查看图片
盧世谟
1938-01-25 ~ 2011-01-22
 
到访:14415  祭奠留言:5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写在大哥八十寿诞之际
盧世昌  2018/1/5 10:09:00  浏览:845

    今年是大哥八十寿辰,也是离世七周年之际,我们十分怀念他。
    大哥作为长子,父母十分疼爱他,又是长孙,爷爷奶奶更是掌上明珠一样的呵护和疼爱,就是姑姑和叔叔们也不例外。在家庭的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大哥,有着与其他弟兄、姊妹们不一样的自豪感。
    大哥从大学毕业后,一生基本上都在临夏工作,他的足迹遍布临夏州的七个县和临夏市,在临夏所从事的工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工作中勤勤恳恳,忠诚干事,在与同事交往中对强者从不躬卑,对弱者从不歧视,一直抱着与人为宽、忠厚待人的风范。
    大哥是一个聪慧且又十分好学的人,父亲虽疼爱他,又因寄予很大的希望,对他的要求比其他子女相对要严格的多。我从小时候时常听到父亲对大哥的训斥和指责,而大哥也深知这是父亲对自己的重视,而会加倍努力,所以大哥学习一直保持在名列前茅,因此,他不但书法清澈工整,且文章潇洒利落,堪称当时临夏一支笔,也能歌善舞,十分活跃,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才子。但由于他所处的主要年代受政治和人缘因素及民族地区对汉民干部的任用限制等诸多因素,大哥的才华始终未能尽心发挥,就象一朵花未能尽情绽放一样。
    大哥一生很俭朴,在吃、穿、用方面从不乱花一分钱,他吃喝很简单,没什么讲究,穿戴很随和,从不赶时髦,从不高调张扬,很多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看不出是一个县级干部的模样。大哥大学生活是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度过的,经常饿着肚子学习,完成大学学业,这种艰苦的学习生活现在的学生们是无法理解的。
    我总是感到几十年来与大哥走的比较近,在很多事情 上的看法比较一致,一生中我有幸与大哥在历史的几个节点上相处在一起。
    一九五四年暑假,四婶从城里到乡下收割庄稼,我到城里看家做饭,因为大哥刚上高中,全身心投入学习。三叔一月给我和大哥的生活费为五角钱,大哥教我一天买什么菜,花几分钱,每天我等大哥回来一起吃饭,大哥因为学习紧张,每天上晚自习后才能回家。这近四十多天的共同生活加深了兄弟之间的感情基础。
    一九六一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作为给大家做饭的母亲显得十分为难,口粮紧张,面粉质量差,生活十分窘迫。母亲带着大哥和我去姚川老家的果园里开荒种地,当年收获了一些麦子添补家用。六二年青苗下放,在父亲的努力下,队上给我们分了几亩庄稼,又通过努力要回了菜园子,我和母亲、大哥种了麦子、玉米、蔬菜之类。收庄稼时,我一人去老庄收庄稼,大哥抽空来帮忙。我记得我和大哥把未黄的麦穗拣下来,做成青麦,又去拉成碾转,当年收了好几袋粮食,不但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同时很阔气的娶了大嫂。
    六九年把家从康乐搬回到姚川老庄,为了修房子,大哥时常工作中抽出时间,我也从和政请假回来,河里捞石头,架子车拉石头,从后山根拉土,调泥巴,协助世雄终于盖出了房子。在我插队期间,家里因劳力少,且壮劳力只有世雄一个,挣的工分不多,同时生产队经济不好,家里得的口粮不够吃,大哥从临夏市骑自行车翻山越岭几次到和政卜家庄来运粮食,我每次准备了比较丰盛的饭菜招待大哥,大哥说:“到你这里改善伙食来了”。 我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和大哥架到自行车上,帮大哥推到南阳山顶,目送大哥骑车下山。我招工到阿干,大哥受父母委托来看望我,为了了解我的工作环境,他悄悄地到井口门,看上下班的工人们,结果他一晚上未睡觉,天一亮大哥捆我的行李,说什么不让我干,要领我回家,并说就是一辈子我都养你。虽然当时我很感动,但一想到家里的困难,为了不给父母及大哥增加负担,我坚持留了下来。记得我成家时,大哥从临夏专程来兰,同二娘到阿干来贺喜,由于我忙事,二娘和大哥未见上我的面,没有喝上一口水,留下东西就返城了,这是我一辈子的痛。我每次从和政或者从阿干回家时总要想办法和大哥见上一面,兄弟俩聚在一起说说话。大哥在文联时,我每次去都要住一晚上,大哥总是尽全力盛情款待我,至今难以忘怀。大哥到老年公寓后,虽然我抽空时常去看望,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后悔去的次数太少了,待的时间太短了,一想到这里,心里总是难以原谅自己。
    今天,我们来纪念大哥的八十寿辰和逝世七周年,回忆大哥的一生,思念和大哥做兄弟的几十上年情分,我们心潮起伏,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大哥!我们永远怀念你!
                                            二弟世昌
                                         二○一八年一月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