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县长潘明光纪念馆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潘明光
1909 ~ 1951
  余文玉
1909 ~ 1941
 
到访:80318  墓地祭奠:1   留言:2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我的爷爷潘明光 文/潘叶挺
潘叶挺  2015/3/30 15:45:00  浏览:665

有人说一个完整的家庭其成员组成应该是这样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和子女。因为没有这种福分,我小时候曾经问起父亲:为什么见不到爷爷?父亲以沉默居多,最多也就是说爷爷在解放前已经不在了。再后来也就是在左邻右舍的口中知道,爷爷曾经做过官,后来被打靶了(乡下对枪决的说法)。那时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从人们的口中知道爷爷绝对是个人物,村里老一辈的人最自豪的说法就是养育出了我爷爷和伯父这样有成就的人。爷爷和伯父是上一辈老人口中的标杆,也是我家读书人身份的印记,用老人们的说法我家是有“书种”的,这样的家庭应该受到尊重的。
  自幼离开爷爷的父亲手中没有一张全家的合影,更谈不上爷爷个人的相片,但是保存完整一块瓷像,是奶奶的遗像。因为奶奶的遗像端庄秀丽,所以客人一进家门常常就被吸引,带来一番赞誉。但其时除了像中的奶奶,我还有一位跟叔父生活在一起的奶奶,后来我知道瓷像中的奶奶生育了伯父和父亲。爷爷一生经历两次婚姻,所以我有叔父与姑妈,其中还有一位姑妈原是奶奶的贴身丫环,因爷爷蒙难后追随奶奶甘苦与共也就成了一家人。奶奶的遗像显示她在一九四一年已经离开人世,遗像上有伯父隽秀的笔迹,其时只有十岁的伯父已经写得一手好字,并注明瓷像制作于赣州。历史上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进入坚持阶段,爷爷也还未赴黎川县任职。奶奶的遗像辗转到了父亲手上,应该是伯父还回过一次乡下留下的,中间过程如何已经无法考证,因为伯父与父亲的第二次见面已经时隔五十年。奶奶的遗像得以保存还得感谢一位侠义的村中长辈,受父亲重托秘密保管避免在批斗、抄家中被毁,不然我这一生也许无缘再见奶奶生前尊容。
  爷爷当时还有留学日本带回来的生活用品,其中我记得有一把不锈钢的勺子,制作精美,我还使用过。其次我还记得还有一个砚盘,用于写毛笔字的;以及一个漆面深沉做工良好的木箱,应该是跟随过爷爷漂洋过海读书作伴的,后来我上高中寄宿时还用过。至于曾祖父是如何生育了爷爷、如何筹资让天资聪颖的爷爷一路从穷乡僻壤到十里洋场的上海读大学,再东渡日本留学,已经无从考究,历史已经湮没了前尘往事。小时候,我经常听到左邻右舍的人串门时,笑侃还在世的奶奶(在本文以下称“小奶奶”),说她一定还收藏了银元、金条,还有值钱的东西没有被抄家的时候发现。这个时候小奶奶总是用她浓重的赣州口音一再声明,爷爷没有留给她任何值钱的东西,有的是几个子女和受的苦难。但没有人能够体会她的痛楚,她也坚强得不再回忆曾经体面的生活。小奶奶说过叔父最像爷爷,但因为没有任何的佐证,所以小奶奶怎么说我都没有办法对爷爷有个印象。直到2014年初我将黎川县第一届县议会的合影旧照晒了出来,仔细比对一下,发觉叔父与爷爷的轮廓气质有十分之相似,一样透露出不凡的气质,这也是初见叔父的人透过他粗重衣服后看到的第一印象。只是可惜叔父已经被枉费一生,原因容下再叙。
  用父亲的话说感谢邓小平,没有了阶级斗争开始了改革开放才有我们这些所谓“地主阶级”的后代的自由,在同一个社会平台上可以正常的生活、发展。乡下四面环山,小时候连个电都没有,点着煤油灯盏,一间残缺不全的小学,为了能够让子女更好的读书父亲费尽全力将家迁移到了我母亲出生的小镇、曾经的县城,但已属于广东界内。巧的是我在小镇上也遇到了与爷爷奶奶有交往的老人,得以幸存一些历史的记忆。爷爷就在我家搬迁的小镇上读的中学,老人传闻爷爷上中学起就很活跃,还早恋但读书成绩一流。爷爷中学期间曾经与一优秀女生传出绯闻,但结果无疾而终,该女生后来嫁给了一位省里的大官。爷爷是何时在县城读高中、何时毕业、如何进入上海著名的大厦大学的,已经无踪迹可查,毕竟历时将近一个世纪。
  从遗留的历史记录中,我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爷爷出生于1908年,农历戊申年,史称清光绪三十四年。那么按此推论他在二十年代于上海读的大学,一间在民国名盛一时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大夏大学,知名校友有郭沫若、田汉、徐志摩等人。而来自天府之国四川重庆的奶奶在此与爷爷相识,且为同窗。爷爷是那一年东渡日本留学的,只有日本早稻田大学(一说为日本明治大学)才能有据可查。关于爷爷日本留学之事,张炳炎老先生回忆爷爷时曾提起过,当年他跟随爷爷下乡公干时听爷爷讲起过留日期间去过泡温泉,地名好像有个“冈”字,我想也许可能是富冈或玲冈什么的。
  爷爷学成回国,进入了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任职(时间不详),其时奶奶亦任职实业部会计室主管,才子佳人终成佳偶。这段历史在我父亲整理族谱涉及到爷爷历史时,请爷爷原秘书卢顺端老先生执笔简述传记时提到。当时我还一度认为爷爷是在原南京总统府做过事,因为南京总统府遗址中也有一间会计室,而奶奶从事的是会计职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读上大学的女性凤毛麟角,奶奶从山城重庆到上海接受高等教育,其身世背景可见一斑,卢顺端老人只提到奶奶是大家闺秀,并无进一步详述。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爷爷携眷返赣,任职江西省公路局党书记等职。这一历史变故改变了爷爷和奶奶、乃至我父亲的命运,再次说明了一个人的命运是跟国家、民族和政治相关的。其时伯父和我父亲已经出世,因为时局紧张怀有身孕的回到了乡下休养,这也是为什么小镇上有些老人会认识奶奶的缘故。与奶奶认识的老人回忆起奶奶的事情,第一句话还是称赞她的端庄美丽、知书识理,在那么偏僻的小地方也确实难得一见如奶奶这般优秀的、秀外慧中的女性。但是奶奶福薄,最终因难产离世于乡下,留下少年的伯父和年幼父亲。其时伯父已经懂事,他记得奶奶的模样,更是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年仅10岁的伯父在赣州找人给奶奶制作了一块瓷像,将奶奶的音容笑貌留存于世。
  小时候,听老人讲过一件爷爷和奶奶之间的趣事。奶奶居住在乡下之时,爷爷捎带或邮寄给奶奶的信不时被人偷看,让人非常气恼但又无其他更好途径。后来,爷爷和奶奶一合计,改用了英文书信,让那些人如看天书从此再无干扰。奶奶的出生地为重庆,在长江边。传闻爷爷奶奶有携伯父探亲,当时伯父在长江边玩差点被溺,给爷爷狠狠教训了一顿。九十年代末期我曾经因负责重庆业务驻地办公近一年的时间,我特意将办事处设在奶奶的出生地附近,并也走访过一些老人,但已经错过太长的时间,奶奶那边的家属没有踪迹可寻,至今成为遗憾。所以,今日也特意奉上奶奶的遗照,盼望有生之年还能寻得奶奶娘家亲人的信息,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或是世界各地。
  奶奶去世之时,爷爷还任职江西省公路局之际。至于爷爷是何时与小奶奶相识并结为秦晋之好,现在也许无人知道了。我知道的是小奶奶应该为赣州人,长得非常漂亮,但没有生伯父和父亲的奶奶那样读过许多书。至于爷爷去黎川任职,按卢顺端老先生的说法,时间方面应该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政工人员从政之时;但也有在1944年即上任黎川的传闻。正因为此,黎川也就成了我家两代人心头永远的痛,我父亲生前未踏足过黎川,而伯父也从未再经伤心之地。在黎川,还有老一辈的人会见过伯父,伯父年少时期在黎川读过中学,据说当年的伯父不单止字写得好,口才也不错,曾经在黎川举办的演讲比赛中得过一等奖。伯父遗传了爷爷的优点,一米八的身高,一表人才且擅长运动,曾经是江西省的男排队员。爷爷遇难之际,伯父正上大学,原本是准备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的,后来家中变故只得改为国立中山大学(南昌大学),自此人生轨迹开始改变。而深受家庭巨变的伯父从此变得沉默寡言,也抽上了烟,在大学期间寒暑假无家可归漂泊在外如浮萍一般。学业优秀的他还提前一年毕业,开始奔赴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地方。
  爷爷自1949年5月被新政权收押后,至1952年三年多的时间,在他人生最后的阶段中发生了什么已无人知许。作为一介书生经受牢狱之灾、牵挂着妻儿老小也许还要经受折磨,这是社会发生革命和战争所带来的不幸。人生苦短经此劫难令人嘘唏,更是警示后人追求和平热爱生活,避免重遭覆辙。而在此同时,远在乡下的小奶奶和她的儿女们也经受着非人的政治折磨,她们被扣上了“反革命”家属和阶级敌人的帽子,无休止的批斗、抄家成了家常便饭。两年前我回了一趟乡下,知情的老人指着一栋破旧的三层木楼说:“那,就是在三楼你父亲批斗完后被关在那里写总结,中午有人看着不给饭吃,后来是好心的小伙伴趁人不注意偷偷的塞了半碗米饭进去。”可怜父亲连爷爷啥样子都不知道就被要求反省他一直搞不懂的什么“反革命”罪,稍有不从还得经受更多折磨。象他这种身份当时根本没有人敢多接近,这也是父亲成家晚的原因。写到这里,我再次想起当时来自梅县插队的知青王来禄先生,是他敢冒与反革命分子同伍的风险架起伯父与父亲书信往来的桥梁,让这对难兄难弟互相扶持鼓励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直至50年后再次相见。去年春节,敬爱的王来禄先生也离开人世,带着铮铮铁骨和人间正气,让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我相信黎川的老一辈中有些人应该见过小奶奶,或者知道她。可能更多的传闻是关于她的美貌,但并不知道她的坚强和忠贞。我记忆中她有那种让人不可靠近的惊艳、泼辣。后来我理解了,她30岁开始守寡从县长夫人沦落到农村成为“地主、阶级敌人”,在人生地不熟的乡下在20多年的阶级斗争中常常被绑着游村、批斗示众,她必须保全自己还得护翼身下的儿女,泼辣是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小时候我记得她操着一口赣州口音骂起人来简直是如小老虎一般。即便如此,我的叔父因为经常见到小奶奶被抓被绑游村示众受到刺激,从此变得孤僻不敢见人,终身未娶枉费一生。从小奶奶身上我也看到什么是天生丽质,农村四十多年的风吹日晒、繁重劳作加上没完没了的政治压力,依然改变不了她美丽的皮肤和窈窕的身段,比起当今人造的各种所谓的美女不知强多少。她的坚强和经历应该得到世人的尊敬,她的命运也代表了那个时代同一身份、同一际遇的幸与不幸的许多人。
  小奶奶给了我叔父、姑妈们生命,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保护了她们。我父亲因孤身一人在家,在小奶奶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只能独自承受一切压力。我至今仍记得在小学毕业收到中学录取通知书之日,父亲掉了眼泪,他高小未读完就因为身份问题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卷起被褥一路哭着回到乡下茅屋,他后来靠着努力还是认识了许多字,看完了爷爷留下来的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爷爷在世时说过,他的儿子都必须上大学、女儿必须读到高中以上,结果最终只有伯父完成爷爷心愿。其实,爷爷连伯父从文、我父亲从武都已经考虑安排了,确实也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爷爷有先见之明。据父亲讲,我叔父的读书成绩也相当不错,但再好的成绩因为阶级身份也只能靠边站,升学没他的份。而我那得到小奶奶遗传长得漂亮的姑妈最终连大字都不认识几筐,曾经有阶级出身好的党员宁愿放弃身份娶姑妈,姑妈却不愿意拖累人家,再次见证了潘家人的忠厚善良。
  今日追忆往事尤为后悔,当年小奶奶在世时我不谙世事,不懂得历史的可贵,没有追寻可以挖掘挽留的见证人和事件,徒留遗憾。特别是小奶奶经历了包括黎川在内的所有事件,她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人之一。旧事重提,难免伤心往事不堪回首。但人总得往前看,也得用智慧的眼睛来客观的分析和看待历史,我需要还原一个真实的爷爷给世人,这才是社会的进步、历史的进步。我无意中于网络中看到一些粉饰是非、不顾历史真相无知的人写的关于爷爷东西,甚为之可怜。对此我只能一笑了之,记得小时候看电影,共产党员都长得正气凛然英俊潇洒的,而国民党的反面角色尽是猥琐一脸奸相之徒,迷惑过好长一段时期,后来才知道宣传也可以有目的和手法的,水深火热的场景也是可以艺术描绘的。不过我想人要有道德的底线和良心,毕竟世上还有报应一说,人不能势利的以成败论英雄而罔顾一切道义和真相。
  但历史总得过去,谁都不能活在它的阴影下,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也看透了不少问题,追求更好的生活珍惜当下也许是对先人最好的安慰,这也是他们所愿。从这一点上来说,我祈愿爷爷在天之灵安息,您可以安慰的是您一直在我心中,我们所有人都不曾忘记您,您曾经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所作的贡献不会被抹杀的,您曾经为当地的百姓做过的有益事情总是还有人记得的。最后,也祈求您保佑我早一天能够找到奶奶娘家的亲人,让您们无憾人间。

                                          您的孙儿:潘叶挺叩首

                                             2014年4月15日晚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