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县长潘明光纪念馆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潘明光
1909 ~ 1951
  余文玉
1909 ~ 1941
 
到访:82972  墓地祭奠:1   留言:2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金陵六月,我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有一场七年之约!
潘叶挺  2023/6/25 12:09:00  浏览:220


     春去秋来、寒暑交替十年间,作为一名苦苦追寻亲人历史足迹的普通人,我去过或者联系过国内不少档案馆。甚至,有的档案馆,我去过两次。而我,也因此有幸成为档案馆故事的主角之一。

     2020年12月,在有幸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找到爷爷两张70年前的珍贵照片后,我许下了一个心愿,一定要来一趟南京、来探望一下圆了我人生一个重要梦想的“二史馆”。

     熬到2022年底疫情过后,这一愿望愈来愈强烈,我在2023年2月就开始筹划行程。除了想到二史馆现场查档,我还打算走一走当年爷爷奶奶在民国实业部时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以及感谢帮我找到珍贵照片的二史馆的刘老师。

     我甚至预约相识了十年的网友吴琪先生,我们商量好要么他来南京相见、要么我去苏州一聚。

     好在事先得知到二史馆需要提前预约,阅档室座位有限若无预约可能连大门都进不去。我连续几个星期关注二史馆的公众号,却发现一放号就被秒杀跟本预约不上。

     2月就这样在期盼中过去,结果3月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异常的忙碌。时间就像刹不住的惯性,一下子滑行到了6月。

     恰好6月中旬有一场外出的培训,凑巧的是培训地点就在苏州,真的像是上天一早的安排。在反复思量后,我决定借此机会了却心愿,一边申请提前一天出发、一边向二史馆申请阅档的机会。

     说实话,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按正常程序的话几乎抢不到二史馆的阅档预约号。无奈之下,我只有提前一周诚恳的打通二史馆电话,告知我与二史馆的渊源和来意,希望千里迢迢而来的我能额外获得一个机会。幸运的是,刚好还有一个临时变动的名额可以给到我。

     6月11日星期天的一早,我比参加培训的代表团提前一天出发,经上海中转南京。将近4年没有去过广州的白云机场了,我坐地铁3号线走错了地方到了天河客运站,忘了往机场北方向是有两条线的。

     办理登记手续时,南航柜台的小姐姐问我想要哪个位置,我说靠窗吧。登机后一看结果靠的是应急舱门,一路上空姐和乘务长一再拿出警示牌提醒我,没有听到广播指示切不可启动开关。还好,承担责任的同时也享受了头等舱的待遇,这个座位还比较宽松。

     飞机提前半个小时到达上海虹桥机场,我约了当年重庆一别已经23年没见的两位旧同事老马和小段。岁月沧桑各有各的经历,虽然一天一夜也聊不完过去的人和事,但短短相聚的2个小时已经很难得了,祝贺这一对从同事到伉俪的旧同事。

     从虹桥高铁站搭乘开往南京的列车,我一下高铁就赶往下榻的钟山宾馆。我有一位老街一起长大的兄弟问我,钟山宾馆的名字是不是取自毛泽东的诗词?我看到宾馆的前台的墙上确实有毛泽东的那首七律,当中首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大抵没错。

    我选这家宾馆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与二史馆相邻,我可以步行过去。

    办好入住手续没多久,南京农业大学的卢夏教授相约而来。卢夏教授祖籍江西寻乌,出生于书香世家;卢教授父卢是先生为民国时期一代书画名家,卢夏教授本人对江西寻乌和广东梅州颇为熟悉、也很有感情。

    我来南京前,已与卢教授惺惺相惜,经寻乌宗亲潘昌盛兄推荐互加了微信。在钟山宾馆一旁的乡味馆,我的到来就像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与卢教授畅聊熟知的人和事,以及彼此的经历和家世。

     送卢教授离开宾馆,我到附近的超市买了一点早餐,并顺着夜色到了二史馆门口。夜幕中的二史馆有一种庄重的感觉,带有民国特色的牌坊也显得有颇有韵味。南京城其实有好些景点值得去一看,比如明城墙、明故宫等;在钟山宾馆,也有民国时期建的励志社,让人感受到历史遗留的足迹。

    今天的二史馆,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原来是国民政府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再往前追溯,其大体处于明故宫武英殿的位置,俗称“西宫”。20世纪60年代,二史馆有加建东西库房、办公房和阅卷室等,并于196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2023年6月12日早上8点15分,踩着上班的节点,我踏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大门。七年间从线上到线下,我在赶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相逢之约!

    在值班室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核对自己的名字、登记信息、测体温后,再前行到阅卷室办手续。我第一次来,工作人员让我跟着前面的一位女孩走。途中得知,那位女孩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到南京住了一个多月了,为的是查询自己想要的历史信息。

    我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抢不到号了,有这样远道而来的历史爱好者在,她们必须第一时间抢到号保证能持续的查档。

    到阅档室后需先填表,提供个人信息以及需要查找档案的范围、用途和签署应遵守的承诺书,并对着摄像头拍照生成阅览证。从大门到阅览室,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很和蔼、友好,这一点值得点赞。

     我进入阅览室时,已经看到左边的墙上挂着不少锦旗,其中就有我为感谢二史馆帮我找到爷爷的两张照片,送出的那面;亲临现场抚摸一下锦旗,感觉可谓十分亲切!

     我填写的查档范围为实业部,地域为江西寻邬、江西黎川。选择寻邬,是因为来之前跟寻乌的文史学者刘承源先生有交流,希望能找一找民国时期寻邬的史料。

    二史馆的工作人员输入我的信息,把我在2016年的查档记录也带了出来。唰唰唰的几下,工作人员就将我要找的卷宗号摘抄出来,并引领我到电脑前。根据阅览证上的登记号和密码,我登录电脑进入到数据库,工作人员教我将选好的卷宗调出来到待阅文档,点开卷宗就可以查看一页页的历史文档了。

    曾经,我收到过二史馆寄来的一些文档复印件,如今坐在电脑前看着扫描的原件,感觉到时如此的真实,那鲜艳的颜色栩栩如生,就像历史在眼前一页一页的展开。

    工作人员让我记录好自己想要打印的文档,可以点击申请打印按钮,确认后提交后台审核,通过审核即可以打印以快递的方式到付给查档人。

    来二史馆之前,我曾期待能找到更多有关爷爷奶奶的历史信息。但二史馆不同于一般的省级档案馆,史料储存量巨大、电子化的工作量也非同小可,不可能将全部档案都电子化。因此,也难做到如一些省级档案馆那样,可以输入人员名字来查询。

    我在数据库里认真的翻看档案扫描件,却没看到有任何的照片。我知道,虽然二史馆找到了爷爷的照片,但要去匹配文件也不现实,除非有一天所有档案都能图文并茂和匹配起来。据工作人员讲,二史馆已经在建新馆,将来可以提供更多的现场阅卷机会,这是好事!毕竟,历史需要传承,人们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明白“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的道理!

    时间过得很快,我反复的翻看着电脑中的档案,有爷爷奶奶名字的地方都做了记录,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提交了20多页档案的申请。起身后,我请工作人员在自己送出的锦旗前拍一张照片做留念。

    这一面锦旗背后的收获,是我追寻的里程碑,也是我值得一生骄傲的见证,在我进入人生不惑之年后,万幸的找到两张爷爷的单人照。从此,我家三代人的照片已经齐集,我足以慰藉爷爷奶奶、伯父和父亲的在天之灵!这一份收获,对于一个经历家族沧桑变化的人而言,可谓无价之宝!

     锦旗旁边,有一块裱好的匾额,上书:“感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先祖抗日捐躯,血写春秋;四代万里寻亲,魂归故里。”。这当中饱含着一位抗日英烈的一家四代人历经数年万里寻亲、在二史馆查得先人档案后,专程从陕西赶来送上匾额的万分感激之情。

     活在生不逢时的年代是不幸的,他们本可以给世间留下更多的精彩;活在历史的档案中却又是幸运的,起码还有亲人的念想和后人的追寻。

     来到二史馆,必须感谢亲手找到爷爷照片的工作人员。我和刘老师在阅览厅的亭廊里遇上了,她以专业、认真、热忱和周到的服务态度,通过二史馆历史档案的利用与广大民众搭起一座跨越时代的桥梁,可谓是我追寻路上的贵人之一。

    刘老师却很谦虚,她说这幸运的一切也有赖于您的祖父祖母有那么优秀,还有您对家族的情感、一路的坚持与执着才有追寻和查找的可能。奇迹,就这样发生了;或许,或许这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江西黎川的余老师知道我要到二史馆,拜托我代为感谢找到她父亲照片的老师。但因为余老师不记得对接的工作人员是谁了,我无法满足她的心愿,但祝福她在古稀之年得偿所愿的找到她父亲80多年的相片,这也是她一生的心愿。

    世上多一份美好,人间就少一份遗憾!

     离开二史馆,我顺着中山路打了一部的士到国民政府实业部遗址。依着信息找到门牌号,我兜了一个圈后发现已经没有痕迹。二史馆的档案显示,奶奶曾经住在实业部的小花园。但置身于80年后的高楼林立处,我感到迷茫;伫立在车水马龙的喧嚣中,我发现历史已经走得太远看不见踪迹。

    失望中我转身赶往钟山宾馆附近的黄埔酒店,此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站马路边等了许久也打不到的士。顶着烈日,我转身骑上一辆共享单车前往酒店与南京的旧同事蒋卿先生见面。我与老蒋相识23年,曾经在北京一起共事。久别重逢,老蒋点了当地的几个特色菜和两瓶冰冻青岛啤酒,并特意买了南京下桥浦一家老店的盐水鸭,一尽地主之谊。没吃完的盐水鸭,被我打包冰镇后带往苏州。

      南京的两天一夜行程,让我完成了一场七年之约。大概是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到南京参加行业的交易会,闲余时间和同行的小伙伴们去参观了中山陵和总统府遗址。当年我在总统府遗址的会计室逗留了一些时间,幻想着奶奶会不会在这里工作过。

     当我第二次来到南京,虽然还有  诸多遗憾,但历史的脉络已经清晰了不少。我曾感言,二史馆有一本囊括年代的相册,这本相册里储存这我亲人的照片,替我保管了七、八十年,并将一直保存下去。转身走出大门,站在二史馆牌坊前,感叹年华易逝、华发早生,回顾过往恍如苏轼词中所言“人生如梦,一樽还累江月”!。

     但愿与二史馆的这一次相约,只是一场新的开始、新的起点!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