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沧桑 跨世纪追寻
潘叶挺 2020/5/15 9:59:00 浏览:391
前言:2020年开春,中国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随后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这一突然而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给世界造成的深刻和难于估量的影响。因抗击疫情的需要,我提前和坚守在工作岗位,从农历春节开始到中国大陆防疫形势得到缓和。
在疫情期间,我也在思考自己所经历的人和事,特别是追寻奶奶娘家亲人的事情。最终,我认为时不我待,依然要踏出这一步,不让犹豫错过机会。于是,我在此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发出查询,没有想到竟然还可以找出奶奶兄长的信息。
必须讲明白一点,这里不单止有我的努力,其实也是因为奶奶一家本来也是民国时期的精英,能留下痕迹可循。当档案馆工作人员问我,你知道你奶奶当年在南京的住址吗?我一下子被触动了。对呀,当年爷爷奶奶,您们那时住在南京哪个地方?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八十年沧桑,跨世纪追寻
我叫潘叶挺,现居广州。我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称“二史馆”)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有位网友发消息说,他在二史馆查到了自己叔公的档案。我由此得知了位于南京的二史馆——专门收藏民国时期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拨通了二史馆的查档电话,申请查阅爷爷潘明光和奶奶余文玉的档案。办理查档手续后不到半个小时,我便收到工作人员的回电:“查有档案,可以提供档案复印件。”原来,不但查询服务免费,连档案复印件也是免费提供。如果不方便自取,工作人员还可以代为邮寄。
我清楚地记得,11月17日,就在提出查档申请的第二天,我竟然就收到了来自二史馆的邮件。看着档案上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百感交集。对于一个跋涉在寻亲路上的人来说,这是一份何等贵重的礼物啊!查档如此方便快捷,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惊讶之余,我不由得为二史馆高效又贴心的服务点赞。在我情不自禁地把这份喜悦分享给亲朋好友后,他们也纷纷为二史馆竖起大拇指。
我的爷爷潘明光出生在江西寻乌的一个小康之家。档案证实,他毕业于复旦大学,而不是传闻中的大夏大学和大陆大学,这终于澄清了我多年的疑惑。复旦大学毕业后,爷爷东渡日本,求学于早稻田大学。上世纪30年代,爷爷曾在国民政府实业部任职。我的奶奶余文玉,是重庆菜园坝附近大户人家的千金,爷爷称她为“名门淑媛”。大学毕业后,奶奶在国民政府实业部会计室任职。
1930年,爷爷和奶奶在《申报》上刊登了订婚启事。像这样广而告之,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彼时的潮流。翌年,我的伯父出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爷爷返回江西就任蒋经国下辖第四行政公署督察专员一职。同一时期,奶奶生活在寻乌乡下。战争激烈,连偏远的乡下也不免遭殃。据奶奶的丫鬟刘四婆婆回忆,有一次,奶奶从村子里出去,带回来一位满脸伤痕的姐妹,这位姨婆的脸是在日本空袭中受伤的。曾有一位同乡的老人说我的奶奶年轻时很靓,有文化,有见识。爷爷奶奶分居两地时,只能靠鸿雁传书。为了避免书信被人偷看,两人干脆用英文写信,这样便可以放心地托人捎带或者邮寄。
二史馆档案中的“余文玉”,与奶奶同名同姓,却毕业于大陆大学。这与我掌握的信息不符,伯父生前同我讲过,爷爷与奶奶是复旦大学的同窗,两人在上海相识并相恋。因为没有更多信息佐证,无法确认档案中的余文玉是不是我的奶奶。1941年,奶奶去世时,父亲只有三岁,对她的记忆很模糊。1950年,爷爷去世。之后,家里与奶奶的娘家再无联系。因此,我对奶奶娘家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1999年,正值西部大开发,我因工作原因被派驻重庆。当时,我特地把办事处设在菜园坝附近,希望能碰巧得到一些奶奶娘家人的线索。20多年前的富苑宾馆面朝长江,附近是重庆市汽车站和火车站,人来人往,十分繁华。我经常在工作之余,走街串巷,四处打听,但是一年下来,收获寥寥。我何尝不知道此举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也愿意尝试。后来,由于父母年迈,我只得返回广东打拼,带着遗憾离开重庆。不过,寻找奶奶娘家人一事,始终放在我的心头。我多次回乡打听,终于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奶奶的兄长,也就是我的舅公叫“余天阁”。遗憾的是,除了这个名字外,再无其他线索。我曾经请二史馆的工作人员查找过这个名字,结果是查无此人。
疫情期间,我看到二史馆微信公众号“民国大校场”发布的查档服务通知,再次致电二史馆。二史馆的刘老师耐心听完我的讲述后,建议我想办法再次核实舅公的名字。与此同时,她在二史馆民国公务人员数据库中利用模糊匹配的方法,筛选了100多个余姓公务人员。过后,刘老师打电话告诉我,她查到一个叫“余天觉”的人,籍贯和年龄与我的舅公相符。经过我们反复沟通,终于确认“余天觉”就是奶奶的兄长。
余天觉,1904年前后出生,中国公学(上海)毕业。他历任江西党务学校教授、江苏省政府秘书等职,后供职于国民政府川康专卖事业局。因为在客家方言中,“觉”与“阁”字同音,才致使我这么多年寻而不得。如今,守得云开见月明,我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更难能可贵的是,刘老师还与江苏省档案馆联系,帮我找到了更多档案。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是我们查档者心目中的天使,他们传递着福音。在此,对所有帮助过我的档案馆工作人员,一并表示感谢。
从小到大,我一直随身带着奶奶唯一的一张照片,仿佛是奶奶陪伴在我身边,保佑着我。如今人到中年,我愈加感念祖辈的恩德,思念去世的亲人。这些年来,我利用闲暇时间把寻亲的波折与收获诉诸笔端,写下了30多万字的传记。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奶奶离世快80年了,我希望能找到她的娘家人,与之互道一声平安。借此平台,寻找余文玉和余天觉的后人。如有知情者,请联系民国大校场公众号后台或者我本人。静候佳音。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刊出文章的链接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x4i6XSNgolrP_tHorWp0uA
潘叶挺
写于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 暂无评论!
-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