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川民国,坎坷往事七十年/潘叶挺
潘叶挺 2016/4/1 9:36:00 浏览:1759
黎川民国,坎坷往事七十年
七十年前的广东平远县,一位南大会专毕业的年轻教师鉴于生活困窘、压力日趋增大,且苦于现状无法改变,决定离乡背井投奔时任民国黎川县长潘明光,以谋一份与专业相适的财经类差事,也好养家糊口、敬奉高堂。
这一黎川之行,餐风露宿几度陷入绝境,考验重重,成为这位名为潘其勋的年轻老师一生中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一年正月大年初六惜别年迈母亲和妻儿,彷徨凄凉中出发,潘其勋与同伴到宁都已经囊总羞涩空空如洗,幸得巧遇同乡搭乘便车达到南城。眼望与黎川一城之隔,却沦落到只有变卖长衫和花枕一对,勉强换得当晚食宿,个中滋味令这位读书人百感交集。乃至从南城到黎川,哀求司机不成幸有好心人相助,不得已坐了一回“霸王车”在元宵佳节狼狈到达黎川,内心无比凄凉。
得到县长潘明光关照及委任,潘其勋先生与同伴历尽艰辛终于在黎川谋事成功,入职黎川县政府会计室科员一职。黎川之行对于潘其勋先生而言,实乃饱尝世态炎凉之后苦尽甘来,更感激同宗潘明光县长的恩情。然彼时政府公务员收入微薄,一般职员无法与当今“打老虎拍苍蝇”中的某些公仆们相比,实在无法满足家中人口增加与所需经济改善所需带来的矛盾,只好惜别黎川与宗亲县长,改投湘南矿务局谋生。但这一段经历成为潘其勋先生的人生转折点,铭记一生。
一九四九年全国陆续解放,返回老家的潘其勋与同伴隐藏了经历黎川县政府任职会计的这一段历史,仅说是在当地教书,不然在解放后各种政治运动中必将惹祸上身,少不了挨批挨斗甚至带来牢狱之灾。解放初期,他曾经用笔记录下这一段难忘经历,但惧怕成为污点证据不得已付之一炬。历时将近三十年后,邓小平再次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中国迎来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潘其勋先生亦进入古稀之年。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潘其勋先生不忘初衷,再次执笔写下自传,其中记载着这一段珍贵黎川之行。但老人并未将这份自传公之于众,而是存放箱底直至过世。其后,这一份传记再次历经三十年作为老人遗产转到其外孙谢锦芬先生的手上。
公元2016年3月28日傍晚18点,我刚拜访完客户回到办公室加班处理事务,看到风雅黎川团队吴琪先生在QQ上给我发信息,提供了一个微博账号给我告知与之联系。从信息得知,有一位读者在我发表于风雅黎川博客上的文章中写下留言,表示其外公的自传中提到过我爷爷,且爷爷有恩于他外公。这个消息让我倍感惊喜,虽然我不知道是谁,毕竟自小亲人和乡人就有传闻爷爷对于有才干和勤奋忠厚的同乡多有关照。就在今年初我加入了一个宗亲微信群,在我请各位兄弟姐妹帮忙寻找爷爷下属后人时,还惊喜发现群里的同龄人和年轻人也竟然不少人知道爷爷,表达敬重之情。所以,我马上通过微博与留言读者联系,就这样我与谢锦芬在这个信息时代,通过风雅黎川的平台相识了,祖上的渊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这一份珍贵的资料撩动着彼此的心弦,让我们一致决定将这潘其勋老先生的涉及黎川部分的自传呈现于世,以作纪念。
世界真小,2016年3月28日上午10时,谢锦芬先生发表微博,因为发现其外公潘其勋先生写的自传,并感叹老先生一生所经历的动荡与颠簸流离。然后,谢锦芬先生通过网络找到有关爷爷潘明光的信息,并在风雅黎川的博客上写下留言,该留言恰好得到风雅黎川博客团队吴琪先生的关注,并转发予我。世界真大,我以为谢锦芬先生可能是黎川当地人,结果却发现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我们生活在相邻的小镇。甚至,他告诉我潘其勋老人当年就在小镇老街旅社对面的街口售卖中草药,这是我小时候也不时要经过的地方,也许我与潘老先生还照过面。只是,谁能想到,这位老人会与我家有关渊源、深藏着沧桑经历呢?
原来,世间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这份珍贵的传记除了个人的经历,也记载了民国抗战后期的社会现状。文中内容透露着客家人的语言习惯,以及宗族文化的人情关怀。潘其勋先生年龄比爷爷不会小太多,但在文中称爷爷为“叔公”,这与潘家的代系和辈分有关,如老先生健在也会谦称我为“小叔”。潘其勋先生投奔黎川谋差事,并非贸然前往事先毫无准备,在此之前就应该与爷爷有充分的沟通,只不过预想不到前路坎坷。这与民国时期县长的管理体制相关,所以爷爷的下属中有一部分是跟随过去的旧属;而且当时黎川县府也缺一名专业的会计,原会计已经不在岗。在与谢锦芬先生仔细核对这份内容时,我们也再次确认了潘其勋老人到黎川的时间是在1946年的春节,爷爷是在1945年10月份赴黎川任职的,在此给予更正。
在这份记录中,我发现有两个名字,爷爷旧属陈烊和罗万传,陈烊这个名字我听闻多次,但罗万传的情况不明。陈烊是一位大学生,他追随爷爷直到黎川解放,后来得知陈烊先生下半生基本上在监牢中度过,原因就是他在民国政府任过职,成为其一生的不幸,虽然后来出狱,但已经晚景凄凉,令人嘘嘘。而同样的遭遇,还有年已九十高龄张炳炎先生,被遣送至黑龙江劳改十八年后才回到老家。而卢顺端先生被遣送到东北劳改五年,期间患上肺结核后又遣送回寻乌县,这位原民国黎川田粮处的副处长随后被派往猪场养了几年猪;在大陆解放后几十年的运动中,卢老先生子女因其历史身份问题也饱受歧视和遭遇不公。
潘其勋先生这一份七十年前的人生经历,带着民国时代的印记重现于世,弥足珍贵。作为后人,我们每一个人无法改变历史,不管它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但我们都应该尽一份责任给社会、给后人提供一份真实的信息,让我们了解真实的过去、让我们活在真实的世界,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我们是普通人,所以每每一段往事,都会引发我们感叹祖辈的不易、感叹百姓生活的艰难,也更会懂得珍惜。
成文这一刻,突然感觉很幸运,因为我为爷爷感动,世间还有他的记录与传说,且我相信世间还会有更多他的传说。其他的一切交由时间去评判吧,时间它是公平、公正的。
匆匆之间,转眼又到猴年清明,在此告慰爷爷在天之灵,愿您安息!您不会被人遗忘,您一定会越来越多人记起!
2016年3月30日夜
- 暂无评论!
-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