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您在天堂还好吗?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离开我们快三年了。您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吗?我常常恍惚,镇定之后确认,是真的……可是,我却感觉您从未离开,而是一直在我身边,在我的心里。您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历历在目,清晰地印在我的心里,刻在脑子里。我常常想,对我今生影响最大最多的亲人是父亲,是您,我亲爱的爸爸。
记得到了和田站,妈妈被安排到服务社工作,服务社是专门为站内营区的官兵和家属们服务的,唯一供应日常生活用品的部门。规定服务社的营业时间为官兵下班时开门营业,而正课时间要去和田县城提货。她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记得只在天黑以后才能看见妈妈回家。在家吃饭时,常常刚端起饭碗,就被一声“老刘——”叫走了,应声放碗,不论吃了几口,这是家常便饭。总之,妈妈的工作,是全心全意为官兵服务,服务社无条件全天候营业,平时、周日基本见不着。
妈妈说,您调到和田一年后,把我们接了过来。那是 1967年春天,我3岁半。因为没有幼儿园,我就变成了自由的小鸟儿,天天在外面和几个小伙伴疯跑、游戏、挖野菜(喂鸡)。我最喜欢过星期天,因为您会在家里,您在家的日子,天气总是特别的晴朗。您在家就会做一些家务,做饭、洗衣,我总是围绕在您身边,您边做事,边给我讲一些事情。记忆深刻的事情还真不少。
关于鸡的生理结构,就是您为我们改善伙食的时候顺便给我上的“动物生理常识课”。您一边杀鸡脱毛、开膛,一边告诉我鸡肚子里都有什么,怎么排列的,位置怎样。告诉我,人和其它动物都有这些器官,排列位置也差不多。这一暮暮并未走远,好像就在昨天。我好幸运!我的同龄人,上过这样的“解剖课”没有几个。由于当时物质贫乏,肉类、鸡蛋几乎见不到,所以家家都养鸡。如果有鸡不下蛋了,就会被杀掉来为改善生活,那可是最幸福的事啦!您杀鸡我在一旁看,盼望鸡肉赶紧下锅,咽着口水,想像着吃鸡肉的香味。整个过程我看得仔细,一幕一幕,至今印象清晰。在开膛破肚的过程,就像是一堂解剖课,认识了鸡的五脏六腑,还有它们在身体中的作用。后来您外出执行任务,妈妈生病时,我独自杀了一只老母鸡,炖了给妈妈和妹妹吃,炖了很久,肉还是很硬。这是我第一次杀鸡,拿刀杀的时候感觉自己够狠,还有点佩服自己,当然也想吃鸡肉。我觉得自己挺能干的,其实,是因为您已经培对我培训多次了。每次看大人做这些事,觉得好玩儿,总是很想参与,到自己真正做时,感觉一点也不好玩儿,甚至有点后悔,长大后又庆幸这些经历。
我喜欢看您做事,有条不紊。如果我在旁边,您都会告诉我这事应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才是做得好。有一次,您用绳子捆一个纸箱,一边捆一边告诉我,绳子要紧、要结实,不能半路散开,而且要横竖交叉间隔均匀、美观,最后还要绑出一个专供手拎的提手,便于拿取,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后来我自己做类似的事情,都不自觉按照您的做事原则,既要牢固还要美观。也许您已经不记得了,但就是这些不经意,就已经言传身教了。例如打背包,很轻松就能打得比较好,受到小小的表扬。
您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从发型到鞋子,力求干净整齐,镜子是必需品。那时没有穿衣镜,但有小镜子,您常常说的一句话“出门前照照镜子”。我上中学时,捡了妈妈一双穿了二十年的皮鞋, 还不好意思擦亮(那时打扮自己会被谴责有小资产阶级思想),可是您说,皮鞋就要擦得亮亮的。还说,我们在高级通校的时候,一进楼门就有一面镜子,进教室前,必须要照一照,让看看自己穿戴整齐了没有,皮鞋擦的亮不亮,不要窝窝囊囊……记得您那多年仅有的一件米色人造棉短袖衬衣,每次穿之前,都要妈妈帮助熨烫平整。洗您的军装时,特别强调少放洗衣粉,免得洗白了,洗旧了。为此您常常得意,自己的衣服只穿一套,看上去也比别人的新。后来到了东风,家里就有了穿衣镜,再后来我也穿上了军装,有人说,同样是黄皮,我穿着就特别好看,我暗自窃喜这是我爸遗传的。当我有了自己的家,门厅的穿衣镜,有一面墙那么大。出门前耳边就想起您的声音,“照照镜子,看看穿戴整齐了没有”,别出去吓着人(我加了一句),呵呵。
在行为规范方面您对我的教育,让我受用一生。您是自律性非常强的人,常说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您给我讲过多次,在中南海工作时,有一次和毛主席周总理他们一起看电影,您正好坐在周总理的后面,电影开始到结束,总理自始至终一动不动。每次说起都是钦佩的口吻。您不仅自律,对我的要求自然也不含糊。有一次,放学还没到家,就听说“礼堂”(就是当时的食堂,饭后把桌凳挪开,看电影看节目)有慰问演出。那时,演出团体都是地方单位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时间一般不长。就赶快跑去看,想看一会儿就回家。进了“礼堂”门,观众很少,您也在,坐在在第一排,显然是领导席,有桌子还有水杯。冲您笑,您好像没看见似的。站着看了一会儿有点累,就蹲着看。晚上您回家后,很严肃地对我说,以后要看节目,就拿上凳子坐那好好看,蹲着歪歪扭扭的,像什么样子?!知道您说得对,蹲着的样子确实不好,而且蹲时间长了也很累,累了样子更难看。随着自己长大成人,会常常自省,“这么做行不行,会不会有碍观瞻?”您老人家的话很简短,不打不骂,却让我记了半辈子,已经融入血液,这辈子是忘不了了,终生受益。
戴高乐的故事。这段故事,虽然一直有记忆,但却是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我都上学了,怎么多出来一个小妹妹,抢占了我的老小地位,感觉自己失宠了,心里不欢迎这个妹妹。而且她从小身体不好,常常因不适哭闹,我心生厌烦,但您和妈妈却都及其耐心,我不解,嘴里嘟嘟囔囔。您没有责备我,也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讲了戴高乐的故事。法国总统戴高乐有三个女儿,其中一个是智障,就是傻子,但她的爸爸妈妈对她不离不弃,而且,他死后要和自己的傻女儿葬在一起。那时我不懂事,听完故事,记住了“戴高乐总统”,再后来我看到了这段故事——
(摘自互联网)戴高乐应募去波兰同俄国红军作战。他在回巴黎度假期间结识了饼干制造商旺德鲁的女儿伊冯娜。1921年4月他们结婚,后来生育了3个儿女。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的时候,戴高乐夫人被汽车撞倒而受了惊吓,因此生下来的这个女儿是个白痴,取名安娜。安娜享受不到一般儿童所能享受的幸福,这使戴高乐夫妇在她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爱。戴高乐夫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只要安娜能跟别的女孩一样,我和夏尔甘愿舍弃一切,健康、财产、升迁、前程、所有的一切。”
家庭生活折叠编辑本段
戴高乐夫人将要分娩,不幸遇到了车祸,当场昏死过去,经医生的抢救才转危为安。不久,女儿小安娜便诞生了,遗憾的是,由于夫人的治疗过程中服用大量的的药物,致使小安娜生下来就是一个迟钝弱智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戴高乐夫人没有一点厌烦的表示,她对丈夫说,宁可放弃自己所有的地位和金钱,也要让安娜享受一个正常孩子的欢乐。戴高乐十分同意妻子的解释, 巴黎凯旋门及戴高乐广场他激动地说:“不是安娜自己要求到人间的,我们两个人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个更祥和、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戴高乐夫妇购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开众人的目光,又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在一起。
戴高乐身材魁梧,智力超群,身居高职,外表看上去十分威严,似乎令人难以接近,但对这个女儿却十分慈祥。他对安娜的每一个要求尽量满足,从不拒绝。随着小安娜的逐渐长大,每天饭后,戴高乐总领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散步,还不时地为她讲故事、唱歌儿和表演哑剧。小安娜虽然不能说话,但在高兴的时候,也会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欢快地笑出声来,而您是惟一能使她发笑的人。当安娜玩得疲倦时,她便伏在您的怀里睡着了。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即使在二战流亡期间,也把安娜带在自己身边。他总是以神圣的父爱,抚平小安娜心灵的创伤。戴高乐一生节俭,却为安娜设立了专用的委托金,并以自己撰写回忆录的版权费入了抵押。
戴高乐在科龙的墓碑安娜在即将欢度20周岁生日的时候,不幸被肺炎夺去了生命。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热泪,站在女儿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好像还不许多话要和孩子倾诉。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安娜去世后,戴高乐总统在痛苦中决定:将安娜生前住过的房子改建为“安娜•;戴高乐基金会”办公处,决定继续帮助和女儿一样智障的孩子。
与女儿不同的是,戴高乐的儿子菲利普•;戴高乐从小健康聪慧,他年轻时曾任海军上将,后当选为参议员。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人,还是一位孝子,他填补了女儿早逝带给戴高乐的痛苦,他曾著有《我的父亲戴高乐》一书。
与世长辞折叠编辑本段
覆盖着法国国旗的戴高乐灵柩被送至科龙贝墓地戴高乐的遗嘱早在1952年就写好并密封起来,要求在他去世后才许启封。遗嘱写道: 戴高乐在里尔的故居,现为国家博物馆。
“我希望在科龙贝教堂举行我的葬礼。如果我死于别处,我的遗体务必运回家乡,不必举行任何公祭。我的坟墓必须是我女儿安娜安葬的地方,日后我的夫人也要安息在那里,墓碑上只写:夏尔•;戴高乐(1890 - ?)。
……亲爱的爸爸,我曾经多么的希望,给我讲更多的故事,和您自己的故事啊!我怀念我的童年,怀念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品读爸爸,您可不是只注重外表形象,您仪表堂堂的背后是高贵品格的支撑啊!
记忆的片段时断时续,待我慢慢的回忆、回味,润泽我的心田,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 感谢您,我亲爱的爸爸,虽然您是贫民的血统,却有着贵族的灵魂和气节!
爸爸,您听见了吗?我为您骄傲,我爱您!
三女儿 新雅
2015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