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农历九月二十六日(阳历十一月十一日)出生于民勤县红柳园乡小西村,度过了快乐的幼儿生活后于五二年秋天在本村小西初小上学读书,四年之后升入红柳园完小,后于五八年小学毕业。
小学毕业后,因家中人口多,但缺少劳力,家中决定不让我继续读书了,一个假期中,我一边劳动,一边乘休息之时到周边的柴湾里摘枸杞、捋酸胖,再把它们晒干,准备卖一点钱,有机会再读书。秋天中学开学已二十多天了,原民勤二中还不见我报道上学,因那年是五八年,大跃进的一年,学生吃饭不要钱,在校教师都下乡找被录取的学生。方汝盛老师到我家,说服了母亲,我卖了枸杞和酸胖,凑了10元钱,终于上了初中。61年考入民勤一中读高中,由于读书以来家中经济一直困难,使我养成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因此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都不以为然,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三年高中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成绩都在90分以上。可是,面临高考,所遇时间不好,当时录取与否要加注公社领导的意见,因为我父亲是地主分子,且坐牢去世在监狱里,加上当时我们娣妹四个都上学,家中缺劳力,社员意见大,公社加注了“不予录取”的意见。大学也就上不成了。接下来有一小学想请我去当代课老师,要公社的证明方可,但公社的主任和武装部长坚决不予开这个证明,一切期望都破灭,我只好蹲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了。
从1964年到1976年这十二年便在农村度过,后结婚生孩子。1976年这样的生活又有了新的转机,我当了红沙梁中学的社情教师,78年秋天我又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次考试,接着又有好事出现,报名参加了全县招考吸收5名高中教师的考试。喜讯接二连三,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来了,所被录取的5名高中教师中我排在第二位,真是双喜临门。静下心来细想,我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最小的只有四岁,上大学这些娃娃给谁交代?交代了我又能放心地离开吗?还是走第二条路---社情教师转正,当个公办教师教为现实。1979年春天开学我便被调入新河一中任高中数学教师,孩子们的户口也随着转入城市。
1980年秋天开学时我被调入民勤一中任教。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兢兢业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之中,曾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82年秋县原红专学校搬迁到县城并改名为教师进修学校,我被调那里任教,三年时间得到进修学员们的爱戴与尊敬,这批学员毕业后都成为各辅导站的骨干教师,或走上了领导岗位。
1985年秋我第二次调入一中任教。八八年武威教育学员向各县招生,我征得教育局的同意,报名参加考试,因为当时各级学校的教师都要求有一定的文凭,达不到所要求的资历是不能任教的,本人当时只是个高中毕业的资历,面临被调出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还得再次奋斗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考试成功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武威教育学员,上学期间虽然年龄相对大了一些,但学习态度和效果令各代课老师刮目相看,两年的时间很快结束了,我学得了一定的知识并取得了大专文凭,于90年9月又回到了民勤一中任教,直至2000年底退休。
在我一生中,在前进的道路上都能得到孩子他爸的鼓励与支持,得到了亲戚朋友的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