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至亲、好友、街坊邻居:
您们好!
今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苍天流泪!我慈祥、善良的母亲——陈兆兰,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4年12月14日凌晨03时,带着对儿女亲情的无限牵挂,带着对八十高龄父亲的眷恋不舍,在儿女们肝肠寸断、悲痛欲绝中与世长辞,享年71岁。
此时此刻,各位带着思念缅怀之心,怀着万分悲痛之情,前来为我的母亲奠行。我代表父亲,代表我们全家向各位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悲伤!也感谢大家对我们全家的帮助、照顾和关心!在母亲病重期间,各位亲戚、朋友多次前来探望,给了母亲和我家人莫大的安慰!作为子女,我们非常感激。
母亲1944年11月11日(农历9月26日)出生于民勤县红柳园乡小西村,1952年秋在本村小西初小读书,1956年升入红柳园完小。1958年小学毕业。
小学毕业后,因母亲家境贫寒,家中缺少男劳力,无钱读书,便在村中的柴湾里摘枸杞、捋酸胖,晒干卖钱,补贴家用。时年正至1958年大跃进运动,学生吃饭不要钱,在方汝盛老师的劝说下,好不容易拼凑了10元钱,才得以上了初中。
1961年考入民勤一中,高中期间,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成绩都在90分以上。1964年,面临高考,因家中成分为地主,加上当时母亲娣妹四个都在上学,家中缺劳力,社员意见大,公社加注“不予录取”的意见。导致无法上大学。后又遇到当村里代课老师的机会,也由于公社主任和武装部长因家庭成分问题不予开证明而失去,便回农村参加农业生产。
1964年到1976年的12年,母亲在农村度过,并结婚生子。直到1976年在红沙梁中学担任社情教师,1978年秋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次考试,并报名参加民勤县教育局主办的高中老师招收考试。由于扎实的学业功底,刻苦的学习精神,母亲被大学录取,也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县教育局录取为高中老师。母爱伟大,为了孩子,为了家庭,母亲放弃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之路,选择了第二条路, 于1979年春调入新河一中任高中数学教师。
1980年秋母亲调入民勤一中任教,由于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次被评为校级先进工作者。1982年秋母亲调入民勤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三年的教学时间里得到了进修学员的爱戴与尊敬,这批学员毕业后都成为各辅导站的骨干教师,或走上了领导岗位。1985年秋母亲再次调入民勤一中任教。1988年,母亲克服养育子女的诸多家庭琐事,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再次拿起久违的高考资料,利用业余、晚上的时间夜以继日的复习。在45岁时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威教育学院,和比她小20多岁的年轻人在一起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大专文凭。1990年9月返回民勤一中任教,直至2000年底退休。
惊悉母亲身患重病的噩耗,我内心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虽然极力向母亲淡化病情的严重性,但母亲作为知识女性,无法隐瞒,她在知晓病情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得很坚强,处处为家人着想。在我们子女、老父亲、及亲戚朋友面前极力忍受疼痛,努力表现得很镇定,看不出她是身患重病的人。当我陪伴在母亲病床前的时候,被病魔折磨的她仍用她那伟大的母爱去关心、爱护我们,让我们以工作为主,要是没有空就别来了,我挺好的。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身影,我心如刀绞。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痛。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简朴的一生,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即便在后来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母亲依然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丝毫。
母亲的一生,是坚强拼搏的一生,在WG那个特殊的年代,母亲历经多少磨难、忍受多少辛酸,但始终坚持信念,从不放弃学习,努力成就自己的理想。
母亲的一生,是无畏无私的一生,在苦难的岁月里,母亲以坚强的毅力,博大的胸怀迈过了人生的沟沟坎坎,不遗余力地支撑着我们这个家,为我们付出了她无私无尽全部的爱,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成家,即使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家人,祝福替她照顾好老父亲。
母亲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她教书育人,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
亲爱的母亲,您毅然不顾我们的眷恋,带着对儿女的期盼匆匆离世,您就这样悄然无息地驾鹤仙去,您走得那么匆忙!那么痛苦!那么哀伤!那么遗憾!这怎能不叫做儿女的我心如刀绞!由于多年学习工作在外,没有很好的孝敬您,做儿子的感到肝肠寸断,愧疚万分。
亲爱的母亲,您就这样悄然离去了,撇下了还未来得及回报养育深恩的儿女、撇下了把您作为巨大精神支柱的老父亲,就这样静静的离去了,让活着的老父亲、儿女们痛不欲生,让生前的亲朋好友哀伤和惋惜。
亲爱的母亲,您与我们永别了,但是您对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我们会思念您,直到永远!
亲爱的母亲!您一路走好! 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爱您的儿子:向您跪拜!
最后我代表全家再次感谢各位为我们的母亲诚挚地奠行。
不孝之子----毛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