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走了
遗体将捐献给贵阳医学院用于教学和科研
2014年10月23日 来源:中国六盘水网—乌蒙新报
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牵动着众人心弦的“狗狗”在父母和亲人万般不舍中,带着亲人与社会的绵绵关爱,静静地离开这个他无限眷恋的世界,“宝贝,你终于不再痛苦了!”“狗狗”的父亲邱培亮低声说着,母亲何成琴傻傻地坐在医院的走廊上,任凭眼泪往下掉。
“狗狗”的遗体,将捐献给贵阳医学院,“狗狗”的名字也将留在人们的心中……
乌蒙新报记者 张兰
平静离世
10月22日上午,秋日的阳光明媚而温暖,然而,这一切都与“狗狗”再无任何关系了,就在这天早晨,“狗狗”走完了他5岁差8天的短暂生命历程。
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急诊室走廊旁的椅子上,何成琴和邱培亮相互依偎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流。
“我们的‘狗狗’终于解脱了,再也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了!”“宝贝,你不再痛了,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夫妻俩喃喃地说道。
“21日下午5点多钟,我们发现他心跳加快,呼吸也很困难。”“狗狗”的父亲邱培亮说,发现“狗狗”的异常状况后,他便按照此前的约定,将“狗狗”的病情告知六盘水市红十字会、钟山区红十字会和重庆市红十字会。
由于此前重庆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红十字会有见证遗体捐赠的职能,根据我国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的相关法律法规,为防止捐赠过程中出现买卖、交易等违法行为,器官捐献者必须在没有自主呼吸之后才能进入“待捐状态”。而“狗狗”的情况又十分特殊,何成琴和邱培亮也不能确定他是否已经进入“待捐状态”,只好再等等看情况。
“22日上午7点半左右,我们发现‘狗狗’气息十分微弱,便赶紧带着他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医生们抢救了20多分钟后,宣布孩子死亡。”
邱培亮说,“狗狗”在最后的这段时间里,情况十分糟糕,吃不下任何东西,喝牛奶都要靠注射器从口中注射到喉咙管,才能勉强吞下去。大小便也是十分困难,经常躺在沙发上不停地抽搐。
“每天过的都是生离死别的日子,而大人的痛苦远远不及孩子,这次,他终于不再痛了……”邱培亮含泪说道。
捐献遗体
“从‘狗狗’生病到现在,他父母捐赠的意愿从未改变过。”钟山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余俊东说。当天,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市红十字会、钟山区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都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帮忙“狗狗”一家完成愿望。
由于“狗狗”走得比较匆忙,加上六盘水医疗条件有限,捐献眼角膜已经成为遗憾。“现在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将‘狗狗’的遗体捐献出去,作为医疗科研或教研所需。与其烂在土里,不如捐献救人!”邱培亮坚定地说。
经过市红十字会、钟山区红十字会积极联系后,“狗狗”的遗体将捐献给贵阳医学院。
昨日中午12点,由钟山区红十字会联系的车子到达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准备将“狗狗”的遗体送往贵阳。邱培亮夫妇给“狗狗”穿上他生前最喜欢的衣物,邱培亮也将跟随车子赶往贵阳,签字捐献,送 “狗狗”最后一程。
12:20,车子发动了,何成琴跟着车紧跑了几步,然后伤心地蹲在了地上,痴痴地望着汽车消失在远方,泪水再次滑落下来……
新闻回放
“狗狗”的大名叫邱宬灏,出生在钟山区红岩街道东风东路社区一个普通家庭。今年4月,“狗狗”被诊断出患脑干胶质瘤,由于此病无法治愈,为了救治更多的人,让“狗狗”的生命得以延续,“狗狗”的父母决定待儿子“走”了之后,将遗体器官全部捐赠。
为了将这个愿望实现,5月27日,“狗狗”的父亲邱培亮就到本地红十字部门表达过捐赠儿子“狗狗”遗体器官的意愿。得知邱培亮夫妇的大爱之后,六盘水市红十字会与当地卫生部门取得联系,经协调,在六盘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狗狗”,所有住院费院方全免。当天,六盘水市红十字会派人上门,邱培亮一家领取并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6月13日,邱培亮夫妇带着“狗狗”赴重庆捐献遗体,重庆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狗狗目前还有生命体征,所以无法进入遗体捐赠的流程,夫妇俩只好带着“狗狗”在重庆租下一间不足10平方米阴暗潮湿的小房间,等待“狗狗”安然离去,将他的器官及遗体全部捐献。
“狗狗”一家的情况经过媒体报道后,受到众多热心人士的关注,社会各界不少爱心人士纷纷向“狗狗”一家伸出援助之手。
7月22日,“狗狗”一家从重庆回到六盘水,可是社会各界对“狗狗”的关爱始终没有停止,钟山区人民医院还为“狗狗”开通了绿色通道,如果“狗狗”身体出现不适,可以随时到医院输维生素之类的药物……
10月22日,“狗狗”带着亲人与社会的绵绵关爱,永远地离开了所有关爱他的人们。
编辑:k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