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赫 褚振江 罗金沐
见到他,已是一幅定格的肖像:军装笔挺,目光坚定,眉宇间蕴藏着军人特有的庄重与威严。
他叫张国春,国防大学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原副主任——2014年10月15日,这位年仅45岁的大校军官因患脑瘤不幸去世。
冬去春来,草木返青。为了中国兵棋事业无怨无悔燃尽生命的张国春,却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干的是一项面向全军的大事业”
2007年1月,解放军首个大型计算机兵棋系统研发工程正式启动。
张国春的博士生导师胡晓峰任兵棋系统总设计师。他亲自点将,组成先期攻坚组,名列其中的张国春成为最早一批进入兵棋团队的技术骨干。
兵棋系统,也称“战争模拟系统”,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模拟实战环境和作战进程,实施战争推演的系统。“不经过流血而有效获得战争经验”,被业界称为第0.99场战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军就开发出兵棋系统,用于军队的演习训练和作战方案评估,所有作战行动都以兵棋推演作为支撑。而解放军的技术手段和实践积累,却刚刚起步,近乎是零。大型兵棋系统作为少数国家掌握的核心机密和制胜利器,对外进行严密封锁。北约国家军队虽然可以使用美军兵棋系统,但其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005年,某国国防部长访问中国,向中方明确提出不予交流的项目清单,第一项就是“Wargame”,也就是兵棋推演。
兵棋研发起步之前,张国春到部队调研,一位领导同志曾不无遗憾地说:“部队不是不想搞对抗训练,也不是不想演练精确指挥,关键是没有一个好用的平台。”
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张国春的心。“我们干的是一项面向全军的大事业。”生前,他常常这样与同事共勉。
张国春同校内外军事专家、总部和部队指战员密切协同,坚持先研究战争,再研究兵棋;先吃透军事规律,再达成技术实现。作为主管设计师,他要求团队成员对每一行代码、每一条字段都要按实战标准认真编写、严格校验。
一次,当实验数据加载到模型之后,一组某型飞机的侦察距离数据,在运行中暴露出问题。他严肃地说:“飞机的侦察距离到底是多少?这可不能弄错!”
想定数据查询系统和报告系统,是整个兵棋系统的瓶颈。
为了不陷入传统的研发模式,力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全新研发,张国春经过反复多次自我否定,最终与战友一道攻克难关,包括多源战场情况融合和基于海量数据的想定数据查询服务等关键技术,并创造性应用于系统研发中,模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相当完善,为后续的模型引擎开发奠定扎实基础。
首战告捷后,在软件系统的研发领域,张国春又担任主管设计师,负责“战场情况报告系统”的研发——这是兵棋系统中最具份量的核心分系统之一,主要是将推演模型实时输出的海量作战数据,迅速转换成指挥员能够看得懂的大量军用格式的战场情况报告。系统研发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军事要求也高。
在浩瀚的数据海洋里,张国春和他的战友们与电脑上跳跃的数据曲线为伴,将一个个抽象的数据演绎成一场场可视的战争态势,还原了战场的真实情景,他们将一个信息化的战争所涵盖的全部内容,以数据模型的方式导入计算机。
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海量、零散的数据迅速拼装成通顺、规范的军用报告,张国春反复斟酌、校对各种报文固定用语,编排各式各样文字表格混排的报文模板,最终研发出“战场情况报告系统”,使转换出每份报告都体现得自然、准确、顺畅。该系统在演习中备受参演部队的好评。
“能够真正让指挥员‘抗’起来、‘谋’起来、‘算’起来,使演习有了打仗的味道,有利于提高各级指挥员综合水平和指挥能力。”总参一位首长如此评价说。
而今,解放军运用兵棋系统已培训高级指挥员1万余人次;兵棋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10余项重大技术突破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被四总部授予“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
“要以明天的战争,设置今天的课堂”
1987年9月,18岁的张国春从家乡齐齐哈尔考入西安电讯工程学院,如愿成为一名空军学员。1991年夏天,张国春以优异的成绩军校毕业,来到北京军区空军某雷达团。4年后,他来到全国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攻读军事运筹学硕士学位,随后又考取了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张国春的硕士生导师葛相柏回忆,读研期间,他总是在“找差距”。找自己在军事运筹学上的差距,找国防大学军事运筹学在全军、全国领域里的差距,找国家运筹特别是军事运筹在世界范围特别是与欧美大国间的差距。
“他能从差距中找出动力。就好像发电站一样,落差越高,动力越大。”就在张国春研究生毕业后不久,国防大学考察选调教员,导师葛相柏教授在数十名部队学生中,第一个推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张国春。
留校后的张国春,把三尺讲台当成人生舞台。
丁光照报考国防大学军事运筹专业时,由于以前没有系统学过计算机编程知识,学起来不免有点吃力,便和导师张国春商量说,为了日后顺当毕业不如早换一个专业。
“勤奋,能让人聪明起来。”张国春鼓励他说,我们所做的工作都应是学术前沿和军队需求,绝不能半途而废。尔后下载了大量外文资料,让他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东西,还把自己当年的博士论文拿出来给他看。
“这是我头一次见到这样的论文,横版的装订、页面昏黄,被翻得有些破烂,上面的圈点、划线密密麻麻。”学生王阔说,师者魅力是学子的心灯,从导师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踏实工作,不挑三拣四;努力进取,不眼高手低。
“我期待我们这个专业能够出大科学家。”张国春常常这样说。10多年来,他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青年才俊投身兵棋研发应用。
学生张宪还记得,在实验过程中,张国春特别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在科研中获得的前沿信息。
“军事教学不能脱离未来战争的实际需要,要以明天的战争,设置今天的课堂。”从教以来,张国春力求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研究动态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为了讲好“体系作战能力的分析与研究”这一课,张国春有选择地介绍外军先进的体系作战指挥理念,把解放军优良指挥传统在新型体系作战指挥中加以发扬光大,并巧妙地将指挥理论与指挥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导师讲的课,信息量大、创新性强、研究味浓。”张宪说。
“到我们公司吧,年薪是你一辈子的工资收入。”“抽空给我们做个项目吧,一个课题费就是20万。”对于拥有真才实学的信息工程专家,各种引诱时时存在。
“其实,他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军人,他把当老师看成最美的事业。”爱人谷迎宾对记者说。
“离开时,才觉得失去了那么重要的一个人。”
走进国防大学兵棋大楼107室,寂然无声。
张国春的电脑、办公桌依旧保留着,打扫的一尘不染。抽屉里,满满当当塞着眼药水、止疼片……书架上摆满了书籍,依稀可以捕捉到他求索前行的轨迹。
兵棋演习教研室刁文清教授深情地说,多少次经过这办公室,却再也看不到这里的灯光,但那灯光一直亮在我们心里。办公室陈设原封没动,我们不想去动,舍不得他!
“在世时,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工作,大家都习以为常。离开时,才觉得失去了那么重要的一个人。”离开张国春的日子,年轻的讲师王燕发现,思想上的困惑少了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作为博士后,刚开始到实验室的王燕,多少有些眼高手低,有时候一个实验常常就是简单的重复动作,毫无技术含量,王燕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但就是这样的重复实验,张国春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即使做了领导也要亲自盯实验中的每一个数据。因为身边有这样一位领导,王燕不好意思发牢骚,渐渐从看似重复单调的实验中悟出了其重要性,成为一种习惯。
王燕说,碰到张国春这样一位领导,对她影响至深,实验室的工作很枯燥,压力也大,加班是常态。有一次她遇到了难题流露出畏难情绪,张国春察觉后就鼓励她说,“成功的门都是虚掩的,坚持下去,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国春团队意识非常强,作为主管设计师之一,他注重协作,主动预置接口,为整个系统的集成奠定了基础。”忆往昔,胡晓峰如此评价自己的学生:他不仅有能干活的水平,还具备多干活、多吃亏、多奉献的襟怀。
“他平时不声不响,可工作起来威力大、效率高。”同门师兄杨镜宇教授说,这大概就是大家封称张国春为“无声手枪”的缘由——虽沉默寡言,却身怀绝技。
“我们这一行,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靠手指头在键盘上一行代码一行代码码起来的。”杨镜宇说,张国春直至生命最后阶段,仍坚持亲自编写程序,专注、严谨、坚韧,这正是科研人最可贵的品质……
张国春的妻子谷迎宾至今记得第一次手术前,他拉着自己的手,强忍病痛说的那些话:“小宾,今后你一个人将会吃更多的苦,这些年你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里,来生有机会再报答吧。”听到这话,谷迎宾紧紧抱住他的头,强忍住泪水。半夜,她一个人在医院的开水间里哭得昏天黑地。
2014年10月15日,张国春临走的那一刻,已经重度昏迷。妻子紧紧握着他的手,喊着他的名字:“国春,国春,我是小宾。”张国春的身体一动不动,眼里流出两行泪水——尽情燃烧了45个年轮的生命之烛,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