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的记忆
——此文虽轻,却如心香一柱,谨奉于父母灵前,纪念亲爱的妈妈诞辰百年
2015年的正月里,适逢母亲诞辰百年。这又是一个不平常的年度和月份。记忆的闸门又一次被打开,缅怀丶崇敬、感恩丶追悔⋯⋯种种情感纷纷袭上心头,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比往日更加清晰地显现在我的眼前。
母亲只陪伴我生活了二十一年就离去了。21岁就失去母亲的痛,成为我生命中深刻的痛、永久的痛。有妈妈的岁月是快乐的、幸福的。在这些岁月里发生过许多故事,有许多精彩的生活画面,可是,自己一时却不知记录哪个故事、截取哪个生活片段更好。前思后想,犹豫不决。
偶然的情景为我定位了一个突破口,历经多日“磨难”,此篇小文才有了如下开头,并断断续续地写了下去。
记得民谣里这样唱道:小孩小孩不要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昨天是腊八,眼下,离年越来越近了。人们都开始张罗年货,忙着置办新衣,游子们归心似箭,两眼紧盯着手机或者电脑,抢票准备回家。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当年爸爸妈妈在进了腊月门儿必须要办的一件事儿。
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父辈人当年的生活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如今,生活由艰苦变得甘甜;物资由匮乏变得丰盈;人们由贫困变得富足。日子的确越来越好过了。 想想那个年代,普通百姓家的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手头的钱很少很少。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即使日子再艰苦,手头再不宽裕,也丝毫没有影响父母亲孝敬老人。
爸爸妈妈堪称持家的能手丶生活节俭的模范。那个时候,爸爸的工资不高,仅靠这一项收入养家是很困难的。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爸爸妈妈带领全家利用一早一晚的时间在山坡上开荒种菜,种的菜全家一年到头都吃不完,有时候邻居们都能一起分享咱家收获的新鲜蔬菜。家里还饲养了一些家禽、家畜,有的农副产品舍不得吃,就拿出去换钱。这样一来,既补充了全家的给养,又增加了家庭收入,日子过得也宽松了许多。当年,肥皂、火柴、布、棉花、粮油等许多物品都是按人口定量供应,若想多买多用,那是不可能的。为了使肥皂经久耐用,爸爸妈妈要将肥皂放在“火墙”上烘干之后再用。当我们这些孩子洗衣服用肥皂时,妈妈常常会用强调的语气告诫我们:“抹三下就行了啊!”“抹五下就够了啊!”在如此到位的“监管”之下,我们的确不敢多用,更不敢滥用。吃的、穿的更是从不浪费,哪怕是一粒儿谷米丶一星儿面粉。回忆当年的日子,爸爸妈妈真是一寸布丶一张纸都算计着用。记得爸爸有件浅褐色条纹衬衫。那件衬衫的领口丶袖子丶袖口都是反复补过的,也不知爸爸穿了它多少年。妈妈常穿的蓝时令布褂子洗得都变成了月白色,领子、衣襟、袖子也都是补了又补。妈妈偶尔做件新衣服,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穿穿,过了年就快收起来了,留着下一年节再穿。我们兄妹几人的衣服、鞋袜,也是妈妈亲手制作缝补。我们常常在夜里睡醒一觉睁开迷蒙的双眼时,总能看到妈妈仍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缝连连,直到深夜还不得休息的情景。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爸爸妈妈就是这样一分一厘地省,一点一滴地攒,渐渐的就把平时节约下来的零钱攒成了整钱。爸爸妈妈十分会过日子,攒下的钱从不乱花。爸爸妈妈始终掌握着一个原则,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钱要花在最该花的地方,“专款专用”,确保“关键支出项目”无缺口。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往年一进了腊月门儿,爸爸妈妈就将攒够、预留的钱,从邮局寄给祖父母。要知道,这钱可是祖辈人半年乃至一年的生活保障呀。从我记事起,祖父母健在的时光里,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做,年年如此。妈妈将手帕包好的钱交到爸爸手上,由爸爸到邮局汇寄的情景,似乎仍在我的眼前,甚至连那块包钱的手帕,那乳黃色的底儿、带有深棕色花纹的手帕的样子,仍然清清楚楚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甚至觉得它是一块神圣的手帕!当时我还小,还不能准确理解爸爸妈妈这样举止的内涵,如今才真正体会到,那寄到祖父母手上的钱,那块神圣的手帕,妈妈那托付的眼神,爸爸那奔向邮局的脚步,都浸润着、释放着、传递着父母亲对长辈的满满牵挂、惦念和关爱,这些,不正是父母亲勤劳、朴实、孝顺、善良、坚毅、自尊等优良作风和品质的彰显吗?
我为我的爸爸妈妈感到骄傲和自豪!
次女 跪拜父母
2015年1月28日(农历腊月初九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