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当地以我们这一代以上称‘母’,现在在我们这一代以下称‘妈妈’)吴中碧,生于一九二一年(农历十月初二),于二0一四年六月五日(农历五月初八)上午十点五十分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她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没有专长,但她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和善良的心灵。她"不识字,但识事"。
她有着辛酸、苦难,多灾多烂的一生。经历幼年丧父丧母,青年丧子,中年丧夫之痛。她一生生有儿女共十一人,现以健在的有五人(其中三男二女)为了拖大这一帮儿女,历经常人很难想象的艰辛与磨难。
母亲本姓聂,(乳名聂冬)于民国十年十月初二(公元1921年农历10月初2)出生于吴家沟,八岁时,亲生父亲聂祝光于民国十八年去逝,后因母亲改嫁,随母亲一起带走吴家改名吴中碧(即现在名字),十二岁时,亲生母亲(何氏)去逝,从此与继父吴少清,继母张氏一起生活,十二岁时,民国二十二年冬月十六出嫁,与前夫黄金成结婚,生有儿女九人,有四男一女成人,三十八岁时,前夫黄金成于一九五九年去逝。母亲一人拖着一家大小儿女六人,历经了从五九年到六三年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苦难的四个灾荒年头。于一九六三年改嫁出走到陈家(即我们现在的家里)生有一儿一女(即姐和我俩人),我现以四十七岁了,母亲生我的时候以是四十五岁大龄女性,这正是我常常对别人说,我从小看到我的母亲就是一个老太婆的原因。
我们不会忘记母亲起五更睡半夜,割草,砍柴,种菜、挑粪,挑水,洗衣,煮饭,扫地,忙这忙那......,为了养家糊口什么苦活累事都做的情景。
不会忘记为了我们的成长忍饥挨饿,经常把好吃的都给我们吃,吃的都是我们不爱吃的红苕,包谷,麦子,小菜方面的粗粮,由于为了让我们吃饱,总是省吃俭用,使她的胃多年以来都不很好,吃饭总是吃一点点,长大的我们常说母亲吃饭就象猫儿一样吃一点点,这都是由于多年吃不饱导至肠胃痿缩的原因所至。记得小时候母亲吃饭都是端着饭碗看到我们吃完后,再吃我们不吃还吃不完的乘菜乘汤。
不会忘记每次我离家出走的时候,母亲总是要跟在我们身后,一直送我们到房屋后边,看不到时为止,并从不忘记说‘去全部都顺利,找大钱’之类的一句话。就是在她老人家行走不便的最后几个月里,我们临走的时候,哪怕外面吹着寒冷刺骨的大风,她也总是叫把门开起,不要把门关上,她就坐在家里从家门口向外看着我,目送着我们,直到我们的身影消失在她再也无法看到的时候。
更不会忘记在家庭极度困难、艰辛,在几乎揭不开锅的困境中,硬是咬着牙,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我们失学。常常将家里本来就不够吃的粮食背去街上卖了给我们缴学费,为我们今后的成长和良好的前程奠定基础。
永远不会忘记不管寒冬腊月,雨雪交加,还是盛夏酷暑,烈日炎炎,母亲总是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忙个不停,从来没看见过她老人家安心的坐下来休息一段时间,使手上结下很厚很厚的老茧。顽强艰难的打拼,依靠超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虽然是饱一顿,饥一顿,没有好吃好喝,但硬是把儿女们团在身边,全家渡过了艰难的岁月。
母亲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但自身痛苦的经历,使她明白没有文化,儿女今后就没有出路,爱子之心,坚定了她含辛茹苦地将儿女培养成才的决心和勇气,好没有被饥寒交迫的生活吓倒,凭借着一双勤奋的双手、柔弱的身躯,以及超强的毅力,宁愿自己吃尽苦中苦,也不愿让儿女吃苦受罪,她不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动,用自己的血汗和泪水哺育我们成长,把我们拉扯成人,这种超常的魄力和眼光,在一个普通而又传统的农村妇女身上显现的就是伟大。
我们自幼从母亲的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人的真谛,明白了要不畏困难,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道理;培养了办事严谨,顽强奋斗的精神。对我们小时的发展并非坏事。"穷则思变",因为"穷"则会发奋努力,某种意义上讲"穷"不是坏事,穷要有穷的骨气,这也是我母亲常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人要人穷志不穷。所以我们没有让母亲失望。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深明人生的哲理,她的勤劳为我们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但痛苦的磨难和过度的体力劳动也使她积劳成疾,身体留下了致命的、严重的肺心病。为她的晚年生活带来了痛苦。晚年的母亲在最后的四年多时间里,只要一动就会感到累,连上楼梯都不行,只能睡在我们楼下的土地屋里。这是让我们当儿女的一直以来,甚至可能一生都感到不安心的地方。
母亲她生性坚强,但以人为善,能忍而忍,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吃亏,。在和邻居打交道时,如果别人吃了亏,她永远都是记在心里的,当下一次又和别人打交道时,她总是非要加倍的把上次多占别的好处让给人家,她常对我们说,吃亏才是真正的福气。所以在她们晚年力不从心的时候,左邻右舍的邻居都愿意帮助她们,也都很喜欢她们,时常给她们送菜,送好吃的东西给她们,这都是母亲一生乐于助人的善良品行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正是因为左邻右舍对她们的帮助和爱戴,才减轻了我们当儿女的很大负担。她不仅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且也是我们今后做人的榜样和原则,以及精神食粮。只有好好孝顺母亲,无论对母亲做什么,也难以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母亲她操劳一生本应坐享晚年,但一生为子女,甘愿吃尽苦中苦,清贫节俭度一生,不愿让儿女多操心,就是经济再困难也从不向我们要一分钱,生病了也不会让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给她买点穿的她也总不会忘记说买这些又去浪费钱,这么大年纪了还穿得烂吗,病了要她上医院治疗她总是说,人老了就象庄稼一样,都收头了能看得好吗,去浪费这些钱做啥子吗。母亲就是这样一位一生时时,事事,处处为我们儿女着想,而不为自已作想的人。她一生永远都是在为我们奔波操劳,永远是我们生活上的楷模。
母亲一生很平凡,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业绩,只是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但纯真的母爱情感,朴实的为人境界,平凡之中显现出她人格的伟大和质朴的情操,使我们为之骄傲,我们要学习母亲的恩德。
母亲,你就这样走了。我们虽然也尽力想让你多活几年,想让你能多享几年福,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现在只能祝福祈祷你老人家走好。在这诀别的时刻,我在你的灵前扪心自问:我为你做过多少?甚至,我为你做过些什么呢?我说不出来,我曾经以为可以拿出来说的,现在,在你的灵前仔细思量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不值一提。唯一在我脑海和心灵深处闪来晃去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和感叹!母亲,你为了儿女,一生一世。虽然我很希望下辈子你还做我的母亲,但我不敢求你下辈子还做我的母亲,能有这一世以你为母亲的福分,我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安息吧,亲爱的母亲!
愿你在天之灵能如自己所愿,从此没了世上的痛苦和折磨。只有平安和喜乐!也你在天之灵,心与我们同在。保佑我们世上的人免于苦难。母亲,让我再一次喊您一声母(母亲),你知道吗,你这一走,我将从此再不能叫母(母亲)这个字眼了。苍天以无情地剥夺了我再叫母亲的权利。在我的人生中再也不能从我的口里发出母(母亲)的声音。你儿子呼喊母亲的声音从此在人世间消失。也从此再不能听到你甜蜜而亲切的回应,看到你慈祥而温和的微笑,以及你对儿女的关心,问寒问暧和担忧,牵挂的语句和声音了,今天在你灵前,儿子用心,用血,用泪,用肺腑全身心地一千遍,一万遍喊你母(母——亲),我最最亲爱的母亲,母(母亲),母——亲,-----母......您感知我的思念和爱!让思念和爱永远伴您左右!而您的伟大和深爱也永远根植在我的心中!母亲!您一路走好!我在此永久地观注您!直到您迈入天堂之门!
我敬爱的母亲永垂不朽!您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儿子陈文华
201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