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父亲逝世23周年
2014.清明祭文.
父亲的临终遗言:
父亲1918年正月十二日亥时生,1991年正月二十日亥时殁,享年73岁。父亲去世至今已经23个年头了,记得父亲起病是一九九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这一年的农历十二月是月大,有三十日,三十是除夕,所以,按照当地传统习惯,二十九就是大年。中午时分,妻子把大年饭做好了,已经上了桌,等待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吃顿年饭,这时父亲说,他不舒服,不想吃,老人家有点感冒风寒也很正常,一餐不吃也就罢了,因为年日,就没有去请医生,到了第二天,父亲病情转重,卧床不起,我们请了医生上门诊疗,到了大年初一,病情仍不见好转,怎么办,这时我们心里很着急,计划送老人到南昌大医院治疗,可是父亲左右一个不同意,其实我们也猜出了父亲的心思,一是春节期间,父亲不想影响我们过春节,二是家里很穷,没钱住院,再一个是交通不便,那时打车不是件容易的事,无奈,只好请医生到家里看,医生请了一拨又一拨,就是不见好转。
也许天数已尽,仅二十天的时间,父亲的生命就已到尽头,正月二十日二十二时五十五分,父亲离别亲人撒手人寰,临终前的二三天,父亲把我叫到床榻前说了三件事:第一是说他最放心不下的是我姐,姐生活困难;第二是交待我们要把三秀姑和晚香姑当作自己的亲姑姑一样看待,她们娘家唯一亲人就是我们;第三是他死后叫我们不要怕,他说:世上无神鬼,全是人作起,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和其动物并没有二样,死了就死了,不会有灵魂的存在。父亲是不折不扣的无神论者,又是个重亲情义气、大爱无私的人,他没有交待自己的后事,他认为自己七十多岁,想吃的都吃过了,心愿满足了。
记得父亲临终的那天晚上,电视正在播放《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最后一集,家人和亲戚正在我住的我房间看电视,刚到剧终出字幕时,我就急忙忙来到父亲的病榻前,此时父亲已经坐在床沿上,我很惊讶,父亲自卧床后,就起不了床,今天怎么能一个人爬起来了呢,我问父亲要做什么,他说要方便,我扶他下床解了小手,完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床躺下,刚躺下父亲就不行了,我大声呼喊,家人和亲戚听到我的叫声,立即来到父亲的身前,父亲没有说上一句话就闭上了眼睛,从容地上路了,我们目睹了父亲临终时的情景,看上去他走得很坦然,很安详。
我父亲一共十姊妹,五男五女,父亲是老大,十姊妹中只有二男二女四个长大成人,成了家,其余的均因疾病而夭折。叔叔生了八个子女(六男二女),在五十岁时因得白血病去世。父亲去世时只剩下二个亲妹妹,二个堂妹,一个是父亲的三叔生的,一个是父亲的五叔生的,我父亲的三叔和五叔(我叫三公和五公)只生有一个独生女,没有儿子,所以父亲在世时,把这二个堂妹和亲妹是一样看待的,父亲一生大公无私、乐于助人,是个愿帮忙、肯吃亏的人,只要家族中有什么事他都会挺身而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口快心直、能说会道,在村子里是说公道话、办公道事的人,他的人品和作为受到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他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财富,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秉承血脉的家风,这些都值得我们世代继承和发扬。
百字祭文:
敬爱父亲,是个平民,一生磊落,正大光明;
大公无私、克己为人;重情重义,爱憎分明,
生活朴素,艰苦勤奋;说话公道,办事公正;
心直口快,待人真诚;扶贫济困,拥有爱心;
邻里乡亲,众口好评;品质优秀,社会公认。
撰写祭文,缅怀父亲,高风亮节,精神永存。
父亲生平介绍:
父亲出生农村,祖辈都是田侬,自己读了一年私塾,少年时跟随祖父在长埠车田帅家一地主家打长工,曾被国民党抓壮丁服过兵役,花钱买脱后回家务农。解放初当过村里扫盲教员,并先后在早禾田村、羊角村做过生产队会计,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在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耕田耙地、栽种收割是生产队里的劳动能手,砍柴剁坎被称作村里的“快刀王”。他秉性正直、爱憎分明、办事公道、大公无私,又能说会道,能写会算,是村民公认的、能为村里说话主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