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纪念申葆嘉先生
  查看图片
申葆嘉
1923-01-29 ~ 2014-02-15
 
到访:32707  墓地祭奠:5   留言:8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李仲广:沉痛悼念申葆嘉教授
李仲广  2014/2/20 22:15:00  浏览:259

惊悉我们旅游学界尊敬的申老师逝世,十分意外,心情沉痛,告知其他同仁,也是唏叹不已,他的离世,是旅游学界的重大损失。他是众望所归的学术丰碑,孜孜以求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自从13年前与旅游学结缘以来,我一直与申老师接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罢。一是2001-2003年,我硕士毕业留校工作,2001年,我到旅游学院工作,在试讲中读了他给谢彦君教授《基础旅游学》写的序言,后来又按图索骥,认真读了他的《国外旅游研究进展》5篇序列性研究综述,受益匪浅。虽然不能拜师,但也一个精神导师了。2002、2003年,由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和召开的“休闲与社会进步”年度学术会议上,申老师和于光远先生一道莅临会议,发表主题演讲,受到主要与会者例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哲学研究的马惠娣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王琪延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社会学王雅林教授等学者的由衷敬佩,我想,这是旅游学获得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认可的一个成就。让人感动的是,申老师还全程参加会议。当时,本人刚刚完成经济学方面的本科、硕士教育,分析方法、研究判断等方面多少有点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因此申老师也在对本人的论文和发言提醒这个倾向,我后来感悟的《回望经济学》也是受此启发。在2002-2008的6年多教学研究过程中,对旅游学基础理论的直接关注和研究不多,但以申老师学术成果和南开的旅游专业系列教材为标志的南开学派和研究风格,对我在旅游经济学、旅游业评价方法、休闲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具有很深的影响。2008年到了研究院工作之后,跟随研究院集体工作,对学术顾问申老师的接触又直接、定期。科学年会、学术报告、《旅游学原理:旅游运行规律研究之系统陈述》,当然,与南开大学团队各层面的交流合作就更多了。
   应当感谢以申老师为代表的老一代旅游学者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没有他们,我们很难想象享受今天的行业成就,很难有科研追求和学术理想。正因为有申老师,当我们回望学科的时候,才确定有明灯,当我们看自己的大地,才确定有磐石。
   简单的感觉,我们应当学习申老师的有:学贯中西的学术功底,《国外旅游研究进展》是5篇序列性研究综述,1996年发表在体现国内旅游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旅游学刊》上,在国内旅游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是经典、必读文献。为我们的研究、论文树立榜样。特色鲜明的学术思想,例如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具有文化性质;旅游是多元系统整合的社会现象;旅游具有非物质实体形态;旅游因运动而存在。近年来,他一直坚持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传播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谦虚待人的学术风范, 我记得南开的南面是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这种胸怀大志,与人为善的君子风格,应当是南开的特质,无论是哪个领域,都会自然体现出来。
   愿申老师一路走好!我们这一辈青年科研工作者,将沿着开辟的学科道路传承下去,为旅游学科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努力。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