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是我亲爱的母亲离开人世的日子。时光匆匆,思念悠悠,转眼一年过去了,天堂里的母亲,您还好吗?母亲是个乡村小学教师,一身清贫,用她的话来说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她走后没有为儿女留下什么物质财产,但她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让我们终身受益无穷。
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是母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60年代困难时期,人们常常吃不饱肚子,只要看到有要饭的人路过家门,母亲总会盛上一碗米饭。并对我说:人,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能帮一把就要帮一把。
母亲有一双巧手,绣出的花鸟鱼虫都是栩栩如生。解放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就是靠这双巧手,帮人绣小孩的被子、披风、帽子、鞋子来维持一大家子人的生计。文革时期,大多学校都处于停学状态,镇上许多的姑娘、媳妇,还有母亲的学生慕名来请母亲传授绣花的技艺。母亲总是有求必应,耐心地作示范,教她们怎样配色、怎样用针,我家门前的坝子俨然成了刺绣的作坊。我今天身上古道热肠、以德报怨的秉性,其实就是来自于母亲对我教育和熏陶。
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是母亲留给我们的另一笔宝贵财富。她常给我们讲“惜衣有衣穿,惜鞋有鞋穿”的道理。在我小的时候,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十分艰难。母亲一个人的工资既要赡养两位老人,又要供养我们三兄妹,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她羸弱的身上。母亲从不抱怨,总是处处精打细算,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每年春节,我家都会有丰盛的年夜饭摆在桌上,我都会有一身崭新的衣服穿在身上,令别的小伙伴羡慕不已。
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是母亲留给我们的又一笔宝贵财富。母亲当过无数届的班主任,为了掌握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和家里的情况,母亲利用休息时间,手里拿着一根用来打狗的竹竿,走遍了所有学生的家,同许多的家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的学生因家里太穷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母亲就反复上门作家长的工作,让家长想法让孩子上学。为此,母亲不知走了多少路,费尽了多少口舌。至今,留在我童年记忆最深处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深夜里,美孚灯下(一种有灯罩的煤油灯),母亲伏案备课的背影。如今,我和女儿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我们那种对工作的敬业和勤奋,以及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均来自于母亲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和长期的耳濡目染。
我们兄妹3人,大哥长我19岁,小哥长我9岁。母亲当年十分渴望有一个女孩,她买了一个彩色的石膏女孩塑像放在桌上,希望能如愿得到一个女孩。或许是她的虔诚感动了上天,在她39岁的时候,我来到了她的身边,可以想象母亲是多么的欣喜和满足。她对我十分宠爱,给我梳头梳到我初中毕业,更不说其它的了。三年自然灾害后,人们饿怕了,也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饥饿的阴影。每当看到大人在锅里舀饭,我就会喊到:不要舀完了,给我留点。那时的我不懂,就算母亲饿肚子也不会让我受到一丝委屈的。直到今天,说到此事,先生还会拿这件事来取笑我。
母亲生前总是笑眯眯的,亲切而又和蔼,她的品格受到她的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母亲生前曾说过,死后一切从简,周总理那样的伟人骨灰都可以撒到江河湖海,我的骨灰随便撒到哪里都行。遵照母亲的遗愿,在她去世及安葬的时候,除了她的子女儿孙外,我们没有惊动任何人。她去世后的那个春节,她的一个学生还准备将专门给她喂养的母鸡带给她,另有一个学生多年来一直给她拜年,来家后才知道她老人家已不在了。直到如今,还有许多与母亲相熟的人通过我向母亲致以问候,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都唏嘘不已,感到十分惋惜,为没能送上母亲最后一程而感到遗憾。
看着母亲慈祥的遗照,我总感到她没有离开人世,没有离开我们,只不过是出了远门。母亲,您一生都怕给人增添麻烦,从来都是为别人着想,就算您病卧在床上,也不愿麻烦他人。每次问到您有哪里不舒服时,您总是说:我好的,没有哪里不舒服。就在您神智清醒、离开人世前的几个小时,我还在问您:“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您仍说:“我好的,没有哪里不舒服”。母亲!您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着想,咋就从不为自己想一想呢?
一年了,天堂里的母亲,您还好吗?您一手带大、最疼爱的外孙女在今年5月做了新娘,只可惜您没能看见,这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母亲,天堂里有没有人来人往?天堂里有没有鸟语花香?愿您在天堂里生活得开心快乐,幸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