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母 亲
黄仁汉 2017/4/11 8:40:00 浏览:582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闰月五月廿三日)十六时十五分,一场巨大的不幸无情地降临。慈爱的母亲安祥地停止了呼吸,与我们永别了,终年六十六岁。
亲友奔走相告,子孙恸哭哀号,人们以无限惋惜悲痛的心情悼念母亲勤劳、俭朴、善良的一生。
母亲出生于郭宅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由于生活困难早年出嫁,父亲也是贫农,靠租种地主一亩三分地勉强度日,生活十分艰难,但母亲从来不说一句怨言。从我记事的时候 起,母亲就起早摸黑为父亲和孩子们操劳家务,农忙季节跟着父亲下田劳动,整日忙碌不停,母亲的身体很弱小,又是裹足,但她很能干,稻子能挑八十来斤,一个人能把谷子磨成大米,许多廉价菜她都能煮得香甜可口。
我是家中老小,儿时经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听她口述早年间家中辛酸凄凉的往事。大哥长我20岁。由于父亲维持不了家中贫困交加的生活,也是为了能帮父亲分担家庭重负所迫,母亲不得不忍痛把年仅15岁的大哥辍学,送到外地当学徒,以减轻家庭负担,用微薄的薪金贴补家用。为了这,母亲在背后不知偷偷流了多少伤心的泪水。长期的忍饥挨饿,食不果腹,造成营养不良的母亲,纤弱细小的身躯也是疾病缠身,但从不吭声。
解放初期,如火如荼的斗地主分田地,本想能分享土改的红利,但事与愿违,善良耿直的父亲因被本村本族里的奸佞小人算计欺凌,结果土改下来,把父亲的梦想彻底砸个粉碎,赤贫之家竞然没分到半株他老人家日思夜想的柑桔树,仅分到二亩贫瘠的薄水田而已(而且是二门斗最差田)。寒心哪!从此父亲耿耿于怀,万念俱灰,常常长吁短叹,心中闷闷不乐而渐渐染病在身。直至我七岁那年,父亲病重(肺痨),当时家徒四壁无钱延医,加上心愤难消气血攻心,万恶的病魔无情地吞噬了他鲜活的生命(父亲享年五十七岁)。
父亲的死对母亲不啻沉重一击,从此一家六口人(最大的哥哥才廿七岁)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她的肩上,母亲以其坚毅的性格默默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此后,孤儿寡母,老弱妇孺,全家人的生活显得倍加艰辛,,甚至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每天为能吃上两餐稀菜粥而心满意足,母亲整日带着年轻的二哥、还在上学的三哥和姐姐下地劳动,父亲死后的日子里,母亲劳累了从不叫一声苦,重活她抢着干,喝菜粥她总是推让给孩子们......母亲勤劳、顽强的品德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逢年过节,邻居亲戚送一点吃的来,母亲不发话我们兄弟谁也不会去动它,这与母亲“做人要有骨气,人穷志不穷”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母亲的一生是俭朴的一生、善良的一生,记得她吃一餐饭只要几粒田螺(我们每天从稻田里拾来的)或一枚咸橄榄当菜,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供我上学,母亲带我们挖蟛蜞菜(一种野菜)捉泥鳅节省开支。从儿时起,我从没见过母亲穿过一件新衣裳。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们兄弟至今养成了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母亲的仁慈善良是远近闻名的,她与妯娌邻居和睦相处,从没红过脸,吵过嘴,亲戚、邻里的老人孩子生病,她却舍得花钱买些点心水果慰问,母亲是村里公认的第一好人。
母亲经常对我们说:我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财产,唯一的财产是“贫农”成份,她老人家以此为自豪。穷并不可怕,只有穷才能勤,才能去创业;只有穷才能俭,创下的家业才能保,这是母亲一直谆谆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母亲相信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我们加入党,能过上好日子,所以参加工作后,我努力工作、学习,84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实现了母亲的夙愿,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情,“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母亲的养育之恩永世难以报答,我只能加倍努力,力图上进,以慰藉九泉之下的母亲。
安息吧!母亲。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安息吧!母亲。您的风范、您的品德、您的慈爱永存!
回首往事悲若梦,追忆相思望魂归。抚今追昔,祭思如潮。惟望母亲在天之灵,与父亲一生同携,早升天国,位列仙班。
伏惟尚飨
孝子 黄仁汉 泣拜敬叩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
- 暂无评论!
-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