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爸爸妈妈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胡健
1918 ~ 2002
  马承烈
1914 ~ 2006
 
到访:63450  墓地祭奠:13   留言:40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父亲(2007-08-22)騑騑
騑騑  2011/10/27 11:20:00  浏览:1063

洗好澡,等着头发干,一个人在漆黑的书房打字,房间流动的是追风的女儿乐曲。思念在黑夜里弥漫。

白天翻看着父亲的照片,父亲高大的身躯清晰的在我眼前,父亲爽朗的笑声犹如昨天。对父亲的思念绵长不断。

父亲是去年正月走的。父亲走的那么不舍。父亲说,他要活到一百零六岁的。可是父亲最后的生命停留在他走过的第九十四个春秋。

父亲一生经历极为坎坷,解放前坐过国民党牢狱,解放后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囹圄,文革期间被隔离关牛棚。但父亲对自己的信仰从未改变。他的生命历程也为之大起大落。父亲无论是在官或为民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的豁达乐观正直善良热情的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让他自己长寿,更给我们子女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我50年代末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经历了53年的那场运动,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开除了党籍撤销职务。父亲一别党的怀抱将近三十年。82年父亲才重新回到他热爱一生的党的怀抱。被恢复职务和恢复了党籍。虽然之前享受离休的待遇,但那错误的判决压了父亲三十年,也压了我们全家三十年。父亲最好的年华在不公正的待遇和凌辱中度过。但父亲从未弯过他挺直的脊梁。高大的父亲从没对命运屈服过。

我记事的时候,父母已经辗转好多个地方了。最终又回了杭州郊区一个国有企业在那任职中层干部。当时长我18岁的大姐已经在杭州大学读书,二姐在杭女中读高中。三姐四姐哥哥和我跟着父母一起在郊区。

文革还没开始,记忆中的童年还是美好的。父母那时候工资还是算高的,家里雇了保姆。父亲虽然是军人出身,文化也只有高小,但是好学的父亲给我童年的印象就是看书。父亲看儒林外史,史记,聊斋等。鲁迅更是他百看不厌的书。父亲一生四次买过鲁迅全集。两次是因为战争的失落,一次是文革的抄家,记得文革后父亲补发工资第一件事就是买回鲁迅全集。

父亲为我们订阅了儿童时代少年文艺。这在我们家属区是绝无仅有的。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古里雅的道路,铁道游击队等很多书。那时候最值得我在小朋友中炫耀的就是我们家的书。
那时候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在当时还是不错的。家里有保姆照顾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虽然父亲行政上降级且留有了政治上的尾巴,影响了后来父亲的发展。文革前的那段童年我还是快乐的。父亲深埋了那段阴影,从没有在我们面前流露出悲观和压抑。家里我们能经常听见父亲爽朗的笑声。

父亲经常给我们猜字谜,或者让我们姐妹们围坐一起,大家比赛规定时间谁的同偏旁的字同音字写的多,当然这样的游戏是有糖果奖励的。父亲还会在周日给我们做馒头,包饺子,做蛋糕。父亲的睿智和博学更是我们孩子的知识宝库,父亲象万宝全书,我们千奇百怪的问题,父亲总能给我们满意的答复。我们的家充满了欢笑和快乐。

文革开始了。父亲的厄运又来了。大字报铺天盖地的贴满了工厂的墙。造反派拿着标语敲着震天响的锣来我们家抄家。家门口那张最后通谍象利剑一样刺着我幼小的心。每天都有几批造反派来抄家。那时候只要听到刹锣声,我的小心脏就会心悸,蜷缩在保姆的怀里。父亲被戴上了高帽子手里捧着从我们家抄来的聊斋全集,挂着阶级异己分子的牌子,名字被打上了叉游街。造反派带着父亲从我们家门口走来走去。大姐当时大学毕业已经在宁波工作,二姐在外地读大学,我们下面四个孩子躲在屋子里哭泣。

晚上父亲回家,没有了往日爽朗的笑声。但是也听不到父亲的叹息。家里的气氛非常凝重。母亲也受了父亲的牵连一起被批斗游街。母亲一下苍老了,脸上的皱纹一道一道刻的那么深。父亲看着母亲显得非常的愧疚。但是父亲的腰板依然挺的那么直。

父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挺直的腰板。在最艰难的时候父亲从没有佝偻过。

我那时候才读小学,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读初中。因为我们是黑六类,我们不能参加红小兵红卫兵。三姐为了证明自己对党的热爱,去参加革命大串连,分别去了北京见了毛主席,还去了井冈山等地方。随着文革的深入,保姆被造反派赶走了。父亲除了发些生活费工资全部被扣除。父亲母亲全部都被隔离了,被关金了牛棚。家里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暑假,二姐回来了。有一个场景我记得最清楚。二姐含着眼泪和我们讲述父亲革命的一生。讲述父亲在国民党监狱差点被枪毙的经历,讲述父亲北撤后母亲如何含辛茹苦的抚养她和大姐的经历。要我们相信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是值得我们爱的父母。我们全都哭了。

大姐从杭大毕业分配到宁波某大学,大姐可以赚钱贴补家用了。二姐大学毕业了,可是没被分配工作,去湖南一个部队锻炼了。若大一个家,靠母亲的工资和大姐的贴补远远不够的,生活非常的艰辛。而最艰难的是来自造反派的和红五类同学的歧视。16岁的三姐挑起了家庭全部重担,照顾着我四姐和哥哥。我记得我们那时候吃的最多的是青菜煮饭,放上盐就这样吃了。还记得三姐用红烧番薯当红烧肉给我们吃,我们吃的津津有味。

父母被关押一段时间后,造反派可以让家人送饭了。三姐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做好,让我送去,有时候好心的邻居给我们送一个西瓜,三姐就把最甜的最好的用调羹挖出放杯子让我和饭菜一起带去。我在一个小窗口每天可以两次看到父亲。父亲把前一次的空杯子给我,里面有父亲和母亲舍不得吃的菜剩回来,让我吃。还有在杯子底下父亲给我们的条子。三姐也会把条子写好或者二姐大姐的信放到杯子底下带给父母。我是我们家唯一能一天见父母两次的人。那年我十岁。
那天,照例我又去送饭。每次送完饭,我都是趴在一尺见方的小洞口,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才离开。可是这次父亲一定要我先走,父亲半个身子靠着墙壁,似乎在掩饰什么。我执意不让,父亲在我小手心放了一枚两分硬币。父亲是从不给我们零花钱的。二分硬币对我来说是多么一个大的诱惑啊。可以买两粒水果糖,或者可以买两包咸晶早,或者可以买一截甘蔗呢。旁边陪父亲的造反派也对我说,走吧。于是我转身了。可是想到父亲今天如此反常,我的心还是充满了好奇。稍后,我又返回那个小洞口。只见父亲的手臂套了一个白布黑字袖章,黑字还打了红叉是那么的刺眼。望着父亲依然坚定的背景,我的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滚滚而下。父亲是不想把屈辱刺激我幼小的心灵,他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呵护我们,他希望独自去抵挡这层出不穷暴风骤雨的政治高压。

可是在那疯狂的年代,父亲被囹圄在牛棚。怎么能保护我们在外面的一群孩子呢。几个姐姐和哥哥都已经读初中了,他们虽然也受尽了委屈和歧视。可是却不能和我所受的委屈相比。我当时在父亲单位的职工子弟学校读小学。父亲的批斗会我们必须参加,父亲的大字报我们必须去看。台上的父亲挂着牌子被造反派押着,我们学生在下面喊着口号。同学老师的眼睛就盯着你,看你举不举手。一个十岁的孩子,心灵遭受了极大的屈辱。班上的孩子都戴上了红小兵的袖章。而我们几个黑六类的孩子全被关在了大门外。后来,他们又让我们黑六类子弟写一个和父母划清界限的报告。有三个孩子写了,可是最后还是没被批准加入红小兵。倔强的我一直记得二姐对我说的话,我们的父母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的父母是忠于党的。我没写那个报告。这是我以后的日子都觉得最安心,最能让父母自豪的地方。

后来学校一帮大孩子组成了学校红色兵团革命委员会。他们非要我把资产阶级的名字改了,否则不让我上学。迫于无奈,我改了一个很有时代印记的名字“卫红”。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出的最大决定。那年我十一岁。

父母被关押了一段时间,造反派开恩终于可以在他们陪同下回家吃饭了。这样哥哥姐姐也可以看到父母了。说是陪父母回家吃饭,其实是造反派监督看护下的。父亲用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赢得了毛姓造反派的同情。造反派把父亲送回家,毛同志也回自己的家,然后再来接父亲。从没有大声呵斥耀武扬威的样子对父亲。给我们一种尊重和心里的安宁。我们非常感激毛同志在那个年代所作的举动。也是父亲用自己的人格争取到的。
68年,一个凄风苦雨的春天,分别是66届67届19岁的三姐和16岁的哥哥要去农村插队了。在敲锣打鼓的欢庆中父母只能远远的用目光为哥哥姐姐送行。哥哥姐姐在失落中离开了这个生活的城市,开始了他们艰苦的人生。

第二年68届16岁的四姐又离开了这个城市,去了三姐和哥哥插队的农村。那一间茅屋,住着他们姐妹仨。

家里的日子非常的艰难。大姐的工资一半贴补给家里依然捉襟见肘。在最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的是那些曾经受父亲帮助过的亲戚和朋友。从经济上,从精神上支柱着我们。爸爸的一个老战友每半个月都从上海寄参考消息,还有一些内参和党的文件。给爸爸极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

父母被下放到工厂的一线,做繁重的体力。当时父母都已经年过半百了。可是他们也因此可以获得自由了而开心。父母和工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下班回家父亲买菜做饭,闲暇时读书看报。平淡而充实的生活让他们暂时忘却了背负的压力。而父亲的厨艺也在那时候得到了很大的长进。后来三姐结婚的酒席还是爸爸亲自掌勺的呢!

71年我初中毕业了。但是因为父母的原因成绩优秀的我不能升高中。虽然我心里从没有对父母抱怨过。但是看到那些比我成绩差很多的同学进入高中的大门,我的心里无比的失落和难受。

父亲去上诉,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而影响子女的前途。可是在那个年代父亲的上诉根本起不到作用,只能让父亲遭受更多的打击。父亲一下苍老了很多。
13周岁的我辍学在家了。外地的大姐二姐在给父母的书信中鼓励我,要我不要放弃学习,多看书。父亲给我制定了学习计划。父亲仅高小毕业,数理化父亲不懂。但是父亲能打一手好算盘。父亲给我上的数学课就是珠算。也没教材父亲把口诀抄在信笺纸让我背,晚上下班教我。还有是历史课和语文课。一周晚上都给排满的。所有课都是父亲给我上。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给我讲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耐心细致的给我逐字讲解。可是当时我对古文毫无兴趣。父亲给我讲课的时候我经常是哈欠连连左顾右盼,父亲也不生气,依然讲的兴致勃勃。很多年以后我问父亲,为什么面对我这样一个不想学的学生你居然不生气呢?父亲笑着说,那么好的文章百看不厌百读不倦啊。原来父亲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每天晚上八点是我和父亲共同听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的时间。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电视的新闻联播。听完,一定准时熄灯睡觉。记得那时候带给我们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取得的胜利。每次我和父亲都会预测本次运动会中,中国队谁可能得金牌,哪个国家最后会和我们争夺冠亚军。当中国队员取得冠军的时候,父亲会象孩子那样的开心。爽朗的笑声会在家里响好久的。

我们家那么多孩子,父亲在压力最大的时候都从没骂过孩子,更没打过我们。父亲留给我们的是坚强豁达乐观和开朗。

73年,一大批干部逐渐解放了。父亲在文革中没有给新的结论,但是之前的错误结论依然压在父亲身上。父亲还是没有被恢复职务。我们的成分虽然填的依然是革命军人。可是姐姐哥哥的入党入团招工提干上学全部受影响。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依然在乡下插队。

终于父亲的一个朋友解放了,在一所学校担任党支部书记。于是在家辍学两年的我重新进入学校继续读高中。

父亲在文革初期被扣的工资也全部补发了。四千多元的补发的工资在当时是一笔数目非常大的钱。父亲带着三姐去上海,给我们每人买了礼物。我得到的是一双尼龙袜,一斤枣红的全毛毛线,一件桔黄色的确良衬衣,一条三合一面料的裤子。当然还有很多糖果。那些衣服满足了我很长时间的虚荣心。

家里的笑声多起来了。
父亲对母亲的体贴和照顾给我们子女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文革其间母亲被下放工厂做运转班,父亲每天看书等母亲中班下班,并为母亲做好点心,从不间断。家里好吃的全部给母亲。母亲抽烟,那时候买香烟要票子,父亲把其他票子换回烟票,保证母亲的香烟供应。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部由父亲操劳,包括我们过年的新衣服都是父亲给我们去买的。小时候我多么羡慕母亲啊。而且那段时间母亲的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发脾气,父亲从不和母亲争吵,让母亲发泄。

我非常不解父亲,小时候我也曾经抱怨过母亲。后来父亲给我们讲述了母亲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母亲,让我感到母亲的不容易和伟大。

母亲是17岁那年嫁给父亲的。不久,父亲就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党的安排下做了家乡的一个乡的乡长。利用乡长的职务为党做了很多工作,40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关押了七个月。被民族人士保释出狱后又战斗四明山开始抗日。45年随大军北撤。母亲跟随父亲没过过一天安稳的日子,一直是在担惊受怕中。一直到49年杭州解放,父亲参加省工矿厅工作才和母亲团聚。

母亲带着大姐和二姐从家乡出来,也参加了工作。父亲在轻工业处和手工业改进所任要职。母亲一生中那段时间是最平静最幸福的。

三反运动开始了,父亲莫须有的罪名隔离。母亲当时又生下了三姐,哥哥在母亲腹中。组织让母亲和父亲划清界限,已经是党员的母亲坚定的和父亲一起,等着父亲解放回家。

以后父亲辗转很多地方搞建设,母亲一直带着孩子陪伴着父亲。文革,母亲受到更多的牵连,和父亲一起被关进了牛棚。可是母亲在这方面从没抱怨过父亲。

父亲对我们说过很多次,我们的家,你们最应该感谢的是你妈妈。你们的妈妈才是最伟大,最不容易的。

如今父亲和母亲在天堂相遇,他们不会寂寞了,他们也不会再分离了,天堂没有政治运动,母亲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纪念馆链接:
分享按钮
纪念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