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江南正是莺飞草长、生意盎然的季节。15日上午,嵇汝运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华东医院与世长辞。前不久我们刚刚送别了国医大师裘沛然,现在嵇汝运先生又离开了我们。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两位大师先后作古。“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作为嵇汝运先生的学生,他的逝世在我们心里激起的深沉悲痛将是长期难以平复的。
嵇先生经历了旧中国贫穷屈辱的战乱年代,造就了他炽热的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险阻,从海外万里来归,从此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勤勉奉献数十年,即使是受到“文革”那样的冲击,也无怨无悔,报国初衷始终不渝。
嵇先生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著名药物化学家。几十年来,他在药物化学领域辛勤耕耘,成就卓著,受到广大科技人员的衷心爱戴和敬仰。他也是卓越的药学教育家,一生诲人不倦,培养了大批的药学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我们在他身边学习工作多年,他的渊博学识、道德风范,给我们的感触是说不尽的。其中,感受最深的有两方面:
一是他作为杰出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从七十年代开始,随着分子药理学、理论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药物构-效关系和药物设计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成为国际上十分活跃的领域。嵇先生以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这一新趋势对于药物研究所具有的影响和意义。“文革”甫告结束,他就在我国率先倡导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身体力行。当时他已年近六旬,仍以极大的热情带头钻研量子化学和有关的数学物理知识,我们曾看见他参加量子化学讲习班的笔记。一个几十年一直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工作的科学家,竟能把复杂的数理方程写得那么清楚、正确,真令人惊叹不已!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药物所这方面的研究三十年来有了可观的发展。嵇先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治学精神,是我们终生难忘的。
二是嵇先生谦虚平易、质朴端正的品德。嵇先生在漫长的科学生涯中,始终保持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优良学风。他终年辛勤工作,孜孜不倦,以工作为第一生命。数十年来,我们都可以看到他在图书馆埋头查阅本领域相关的期刊杂志,认真做好笔记卡片,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也从不间断,周末和休假期间仍到所里来伏案工作,几乎已成了他的常规。他不喜张扬,不尚虚名,律己甚严,自奉甚俭,生活上从无过高要求,一心以工作为念。他一贯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所里的同事对此有口皆碑。他从不以大科学家自居,对待同事和学生关怀备至、诲人不倦,十分亲切随和,从不疾言厉色,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深受感动。全所同事,人无分老幼,职务不分高低,都愿意和他接近,把他看作自己的良师益友。所有这一切他都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毫不自视特殊。记得多年前有一次随他一起出差开会,进机场安全检查时工作人员对他呼来喝去,毫无礼貌,他也安之若素,不以为忤。一件小事所折射出的这种从容博大的器度,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至今仍象昨天一样鲜明。嵇先生的为人风范和道德文章,与他的科学成就一样,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崇高榜样。
我们有幸成为嵇先生的学生,在他门下学习,亲聆他的教诲,这是我们毕生的幸运。抚今思昔,内心充满了对嵇先生由衷的感激和知遇之情。现在,嵇先生离我们而去了,化学界和药学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泰斗,我们失去了一位敬爱的恩师!长歌当哭,痛定思痛,这个损失是难以弥补的。他的卓越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他的高尚精神,将和我们长相左右。“高山仰止,景行行之”,我们将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追随。
陈凯先 蒋华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