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我国传统中医中药学并使之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国家科学技术文化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国际药学与药理学开辟新的学科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现在已受到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医药界的重视。赵承嘏先生是我国中药学植化学得开拓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36年终,中药科学研究发展迅速澎湃,科研队伍茁壮成才,科研单位遍布全国,这些成就是和20-30年代老一辈的创业者紧密相连的。现有的发展使我们看到未来的更为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怀念赵先生那一代创业者的远见和坚贞不悔的治学精神。
我们怀念赵先生不仅是因为他在中药植化科学的卓越贡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毕生的工作中,以他刻苦治学的榜样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热爱中药科学研究事业的学生。我们这些早年受业于赵老师的学生更加怀念他那种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风尚,在旧中国灾难深重的几十年岁月里,他做为一名顽强的爱国的科学战士毫不动摇地先后在北京原北平研究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中央研究院等单位领导他的学生开辟新的阵地,从事中药研究提炼纯化工作,使中药药理学具有化学成分的物质基础。
赵先生是一位科学作风严谨的老师。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讲授药理学的药物化学课程。他讲课简明扼要,既有西方的植化药学内容,又根据自己的研究传授有关中药植化知识。每课的实验部分都是赵先生亲自示范,亲自检查与考核学生实验结果,极为认真,师生感情融洽,时至今日,记忆犹新。赵先生离去后,协和医学院失去了一位良师。从此,药理学不再讲药化学,损失时明显的。中药药理学缺少强臂,发展失去平衡,科研水平受到限制。
回忆往事,我们深感我们的中国药理学的发展,必须在教学与科研中培养学生对中药应有的基本知识,脱离植物化学的中药,其药效学就失去了药物的核心部分,就说不清药效学的物质基础。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药药理学仍处在初级研究水平,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药理学研究人员自己缺少植化学得锻炼,又得不到植化学得协助。
怀念赵先生对我国中药研究的开创性贡献,纪念他的治学精神,我们诚恳希望全国中药科学工作者携起手来,继承赵先生的遗教,把中药植化学与中药药理学融为一有机体,相互促进,使我们祖国的中药研究与中药开发保持应有的国际先进水平。
周金黄
198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