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顾黄初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顾黄初
1933-09-11 ~ 2009-03-09
 
到访:118507  墓地祭奠:28   留言:54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在第二届“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中学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 及顾黄初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顾定红  2010/3/9  浏览:1402

各位领导、老师们、朋友们:

今天是我父亲顾黄初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各位领导以及语文界的朋友们,带着浓浓的情谊来参加我父亲生前倡议举办的“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中学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及我父亲教育思想研讨会,这是对我父亲最好的纪念,也是对我们亲属最大的安慰,我们全家十分感动,在此我受我母亲的委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父亲,1933年出生在浙江嘉善西塘镇;1953年,20周岁的他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本想专攻戏剧的他,服从祖国分配来到扬州,做了一名语文教师,从此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直至终身。记得我小时候上师院幼儿园全托班,一到星期日,小朋友们都被家长接回去了,因我母亲在外地工作,而我父亲却要利用在职教师休息日,下乡去搞语文面授进修辅导工作,就把我留给看守幼儿园的二奶奶家。后来,又把我和妹妹寄养到远在宜兴的外婆家里,一去就是整整十年,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到扬州家里。记得有一年春节,屋外飞雪扬扬,大年初一,我父亲明明颈椎病痛,他却在棉袄里肩颈处绑上个热水袋,踏着冰雪到中文系办公室里去读书、写稿子。他还利用暑假,自费到上海图书馆、去北京人教社搜集资料、做卡片,大热天在人教社的地下室一住就是二十多天。他就是这样坚守“不甘平庸”的目标,在继承的前提下去创新,在创新中再探索,在中国语文教育的理论探索、历史研究、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等等方面,都形成了他较为完整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得到同行的赞誉和尊敬。由于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对他的事业并不了解,记得 在父亲年届七十岁时 ,也就是2003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全国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和扬州大学联合举办了“顾黄初从教50周年暨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 当时我正好在南京开会,凌晨特地赶到扬州参加了盛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与会的150多位专家、教授、博士和特级教师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父亲在语文教育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贡献和影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令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父亲工作的价值和影响。会后,王乃森和徐林祥教授将会议中收到的论文、资料汇编成《继承.耕耘.创新 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一书由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算是对我父亲一生事业的最好总结。 2008年11月28日,南京师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与福建一中著名特级教师陈日亮一起到上海家里看望我病中的父亲,事后他用笔名吴非写了篇题为《由顾黄初的书房说起》,发表在2009年3月的《语文学习》上,文中说:“走进顾黄初的书房,但见一壁书橱,映照的是他晚年的生活。我很少在其他师友家看到这样门类单一的藏书,满满当当,竟然全是‘语文’,这是专业图书室。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不知疲劳,不知老之降至,不计时功......沉潜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这是对我父亲一生倾心语文最好的写照。

我父亲一辈子工作生活在扬州,他最喜欢的一张名片,就是一位同行好友设计的,上面印着“浙江籍扬州人”。扬州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对扬州怀有深厚的感情。2008年5月1日,也就是他查出患病前一个月,我回来看他,他以76岁高龄,带我看盆景园、游瘦西湖,观古运河、访双东旧街,所到之处,如数家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父亲曾书五言一首:“我居古邗城,倏然五十年。桃李播香远,杏坛未敢闲。广陵春潮涌,维扬显巨变。已近桑榆晚,彩霞红漫天”,聊以抒怀。他认为,我们扬州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扬州教育局领导旗帜鲜明地狠抓教育质量;扬州市教研室工作也一向十分重视语言教学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应该创造条件,将扬州语文教育、教学、教研的特色以“扬派语文”向全国推广。为此,他在定居上海后不久,于2008年3月又专程重返扬州,4月策划举办了“实施新课程 重读叶圣陶 首届中学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坛”,为扬州语文教育和教研尽了他最后一份心力。

我们为有这样一位一辈子倾心于语文教育教学,特别是扬州语文教育事业的父亲而骄傲。虽然他没给我们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那静静默默地思考,勤奋辛劳地教书、作文,真诚和善地对待每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就给了我们巨大无比的精神财富,将永记我们的心中。2008年10月20日,我父亲在病重期间,还亲笔书写了“安忍传家”横幅,要求我们子女将“安宁祥和,忍让宽容”作为家风传承。

我家是个教师之家,我们都在高等院校工作,可惜在语文教育事业上都没能承继父亲的衣钵。父亲的事业有待扬州语文教研工作者和一线语文教师去传承。所以,这次我们决定出资三万元,用于奖励部分一线年青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以绵薄之力,倡导大家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我父亲的语文教育“三生观”大家都知道,事实上,这不是理论,这是他一生的实践,他视语文教育为生命,为生活,为和谐生态。陈日亮先生有“我即语文”的豪情,我父亲也以他的一生实践着这种作为一个语文人最高的境界,我相信各位也都有这样的境界,为此,我更有理由相信:我父亲没有走,他是去天堂上语文课了!

谢谢!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