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顾黄初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顾黄初
1933-09-11 ~ 2009-03-09
 
到访:120437  墓地祭奠:28   留言:54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顾黃初:语文教育的拓荒者(梁好)
顾定红  2023/4/5 21:34:00  浏览:113

顾黃初:语文教育的拓荒者
梁好

教育家小传 
顾黃初(1933—2009),曾用笔名江南春、达人等,浙江嘉善人,著名语文数育家。顾黄初先生自小酷爱文学,受高中语文老师宋清如先生的影响,中学时代立志专攻戏剧文学,18岁在嘉兴百年名校秀州中学高中毕业报考了南大中文系并被录取。1953年,顾先生被分配到苏北农学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当教师。1962年,被调至扬州地区救师进修学院中文系。1963年,调至扬州师范学院函授部任课,并担任救研组组长。此后,他长期从事在职牧师的培训工作。1978年顾先生转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中文系讲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兼任扬州师范学院救育科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貼。2003 年退休前任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中国校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1984年,因仰慕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声望和成就,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不久,即任民进扬州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副主委。1985年5月至2002年先后担任民进扬州市委主委17年,为扬州民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7年以来,顾先生先后兼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六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七届江苏省人大代来,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別是改革开放以来,顾先生致力于中国语文教育的理论探索、历史研究、救材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语文救育思想体系,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3月9日,顾黄初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76岁。

作为民进会员身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对民进会员身份的语文教育专家,倍感亲切,在深入系统地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学习中,我接触到了叶圣陶等民进前辈,也由叶圣陶先生的研究,认识到了顾黄初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文字。其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可谓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也是顾先生语文教育工作的重大成就。由顾先生对叶老先生的研究,再至顾先生对语文教育的独特认识,我逐渐走近了这位民进组织中的语文教育家,被其语文教育思想所深深折服。
顾黄初先生作为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关于语文教育的著述颇丰,研究的范畴广泛,涉及对语文内涵的理解,语文课程建设的思考,语文教材改革的实践探索,语文教育史研究的积淀,语文教学名家的系统研究等。
从顾先生系统的语文论述中,我们可以窥见顾先生对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顾先生提出了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语文教育必领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等重要观点,指导、引领、推动了当时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其语文教育“三生观”(生命观、生活观、生态观)论述折射的思想光芒与语文教学理论成果不仅在当时具有足够的前瞻性、建设性、引领性,而且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亦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对于指导当下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同样具有积极的建构意义。

语文教育要坚持科学化与民族化相统一
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的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探素,是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他始终如一、不懈努力的方向。顾先生早期的语文教育改革文章,诸如《语文教学的多向探索》《传统,需要科学的反思》〉等,全面闻述了顾先生“语文教育要立足现实,吸取当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批判继承我国语文教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民族化的道路”这一哲学思考。
用系统的思维科学研究。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也是历来饱受争议的学科。有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定位,有关知识系统与能力素养的权衡,有关文道的结合与统一,等等,都是学者专家研究的焦点。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关于“语文教学质量下降”“中学生语文程度低落”的感叹与议论。对于这种观点,20世纪八九十年代,顾先生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以理性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辩证分析,系统研究,科学论证语文教学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必要性。他不仅对“五四”以来的语文教育进行综合研究,而且着重探讨一大批卓越的语文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诸如叶圣陶、蔡元培、刘半农、梁启超、胡适、王森然、黎锦熙、夏丏尊、朱白清、陈鹤琴等教育大家。深人系统分折了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对语文学科教学任务的多元结构及其核心进行了科学研究,在全面系统探索的基础上,努力把握语文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为语文教育科学化的探索与研究提供理论与行动的双重引领。
用扬弃的思想继承发展。顾先生认为,对传统的观念和做法,要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家,去分折,去理清发展演变的脉络,弃所当弃,取所当取,避免简单化的偏颇。一切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符合国情、符合民族生理心理特征的观念和做法,要予以肯定,并按照新的时代需要加以充实和发展,把握传统中的“活流”与“精华”:一切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违背国情、违背民族生理心理特征的观念和做法,要予以否定,按照新时代的需求加以批判和抛弃,辨别传统中的“积淀”和“糟粕”。要以民族传统中的“精华”为土壤,深深扎根其中,并吸收新时代的光和热、水分和养料,逐渐萌生、逐渐壮大。用扬弃思想审视语文教育改革,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是坚持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科学化有机统一的正确路径,也为当下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
用辩证的思想引进吸收。顾先生强调语文教育的民族性,但并不排斥国外的先进理念。他认为,语文教育研究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世界,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敢于并善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语文教育研究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有关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思维方法,放手引进各种资料,去国外考察、请外国专家来讲学,跟富有实战经验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切磋、交流。在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输出、开拓本国的语文教育研究成果,认真总结发现鲜活的本土语文教育教学理念,探索语文教育多元发展路径,为迅速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做出贡献。
辩证地对待民族传统,辩证地对待国外教育理念与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语文教育研究思想,是顾先生在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科学化探索上极其鲜明地运用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让他的语文研究涉及面广而且成果厚重,非常值得当前的语文教育研究工作者学习借鉴。特别是21 世纪新课改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广泛吸收国外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先进的理念,语文教学改革繁花似锦,精彩纷呈。但经过十余年改革发现,语文教育偏重人文的熏陶,却忽视了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淡化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长达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中,语文教育印刻着民族的生理、心理特征,彰显着特有的文化气质与精神内酒。语文教育改革需要正视传统教育的“精华”,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加突出语文教育的学科本质,更加有力地顺应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目标。对此,2017年,全国统一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及时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予以纠偏,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突出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实质上正是对顾先生语文教育民族化与科学化思想的实践验证。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顾先生从语文教学方法论层面,归纳提炼出了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的核心理念,为其语文教育“生命观”“生活观”“生态观”的哲学理论思考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顾先生的“语文贴近生活”的语文教育“生活观”集中体现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顾先生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这句话概括了其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并从三个层面系统地予以阐述。
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数学的规律。顾先生认为,探讨语文教学规律,要懂得怎么“教语文”,用研究实际生活中人们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解析制约语文工具运用的生理机制、操作方法、实践频率;思想、知识、智力;目的、对象、场合。运用现代语言学、现代心理学和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摸清听说读写本身特有的规律,切实把握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语言工具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创生,在生活中发展。因而,语文教学只有顺应生活实际,真切把握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技巧、方法,才能揣摩语文的真谛,把擢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当前,统编语文教材,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更加注重文本的时代气息,更加注重教材的生活味与语文味,正是“生活语文”的实质体现,与顾先生所思所想,所阐述的语文教育理念精神贯通、指向一致,需要语文教师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研究,努力探求语文学科的教育规律,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顾先生认为,要摆脱语文教学“封闭式”的桎梏,必须把眼光投向实际生活运用语文工具的众多场合。要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格局,努力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课外广阔的天地里去。如各科学习生活、学校课余生活、校外组织生活、家庭日常生活,全方位地把学生各方面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其他生活领域建立起横向联系,引导学生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是宽泛的,语文课程体系也是立体的。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学生需要在跨文化、跨媒介、跨学科、跨领域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在更加宽广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只有建设开发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相一致。
根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顾先生提出,深刻理解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科学含义,从道德教育、人生哲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审美情感教育、治学精神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方面,发挥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职能,提高学生的精神道德素养。顺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培养学生必备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问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尽可能地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速度,满足未来学习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幻灯、电影、电视和其他视听手段,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语文教育不仅指向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更指向学生的未来生命状态,学校语文教育的品质,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品质。顾先生所提出的根据现代生活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提醒广大语文教师,要紧紧把握语文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重要作用,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给予学生人生长远发展必备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融入未来社会,更好地活出生命的质量。
顾先生坚信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揭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深化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丰富了语文课改的思想理论宝库。语文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课程观,在生活中教语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品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些都与顾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生活论教育思想相吻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这段论述中“语言实践活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等,都与“生活观”一脉相承,充分彰显了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生活观”理论的生命力,对指导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系统阐述教材改革理论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凭借,承载着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使命,反映了语文学科与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语文教材的编写对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引领语文教学方向,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顾先生在 1985年至2000年,受教育部之聘,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同时应聘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顾问,担任洪宗礼主持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和“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顾问。顾先生撰写的《改革中学语文教材之我见》《论语文教材编制的基础》《新编课本怎样才有竞争力》《论汉语文教材的优选、组合和延展》等多篇文章,全面反映了其对中学语文教材编制的系统性理论,观点独到,思想深刻,方向明晰,既具理论的高度,又具实践的深度。当下读之,可以真切感受三十多年前,语文教材改革的状况。 回顾语文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教材编写要领,更加深入的研究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支撑作用。
准确把握语文教材的学科性质。语文教材的编写必须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始终伴随着语文性质的争论,政治性、思想性、人文性与工具性左右招摆,争论的结果最终以教材的方式体现,并通过教材付诸实施。语文教材编写只有明晰语文学科的性质,准确定位语文学科的目的,才能系统全面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顾先生在论著中,明确提出,应把语文课真正当作以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发展语文能力为主要任务的具有高度思想性和综合性的基础工具来对待,把“精神训练”有机洛透在“语文训练”之中,这才有可能以此为目标编制出一部文质兼美的理想的语文教材来。顾先生认为,语文教材编者必须要对教材与时代、教材与社会、教材与政治、教材与国情、教材与国家的语文政策、教材与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教材与人的心智活动规律等诸多关系有正确的理解与把握。要与政治思想紧密联系,符合国情,顺应民族心理,服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同时,语文教材还要使学生掌握汉语性质、特征、功能和在实际运用中应道循的法则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其设想的语文教材编制特点也主要体现在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和语言文字训练基础性质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上面。明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这些语文课程教学最新的理念,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顾先生文稿中多有体现,细细品味,常常如醍醐灌顶,令人豁然开朗,对于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切准语文学科基本性质,把握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着力优化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支撑着语文教学知识体系以及能力训练系统,是语文课程的显性反映,也是教师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凭借。顾先生在组织试验语文实验教材编写过程中,对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与优化实施了系统性研究,提出语文教材的选择既要承认学科知识的客观价值及其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还要考虑社会客观需求,要实现知识价值、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三者的辩证、和谐统一。在语文知识的选择上,从初中阶段的汉语文教学中提取了114个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分別规定听说读写的行为要求,使之转化为教学训练点,进而组成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序列,使学生既能凭借原有的知识结构接纳新知,又能利用新知改造和充实原来的知识結构。在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优化上,顾先生将中学的汉语文教材内容系统分成四个部分,即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语文教材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将四大系统能“合之则相互为用”,充分发挥其整体效应。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对于语文教材编写体例与形式提供基本模式。知识系统与范文系统,实质上正是当下语文教材“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双线并行教材编写模式的维形,作业系统与助读系统,也为语文教学知识性巩固训练,课外阅读资源的编写提供了实践性经验。
系统设计语文教材的拓展功能。语文课程是开放的、系统的、立体的,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增值效益。并引导学生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体现在语文教材中,一是要全面发掘语文教材的深层价值,二是要通过课外学习资源辅助学生更好地实施语文学科的学习。论著中,顾先生系统论述了语文教材的三大功能:教学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认为语文教材不仅要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服务,更要在发展学生思维、影响学生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上,发挥立德树人的学科优势。同时,要引导学生以语文教材为端点,从有限向无限延伸拓展,切实把握语文教材有限内容表现的“中心元素”,并充分注意显示这些“中心元素〞的派生力和结合力,对学生语文学习以及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这正是当下所倡导的语文学科素养以及学生核心素养之指向。
语文的学习需要举一反三,通过大量阅读丰富知识以利于语言实践。仅靠语文教材呈现的内容毕竟有限,需要相应配套的语文课外学习资源予以补充与链接。顾先生将专为中学生编写的扩展性阅读教材分为四类,即是延伸性的阅读教材、鉴赏性的阅读教材、知识性的阅读教材、乡士性的阅读教材。这些扩展性教材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在编写扩展性阅读教材,顾先生提出要切实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难易程度要与相应的学生理解程度相切近;阅读教材的文字表达要具有示范性,要体现教材形式的活泼、多样,富有吸引力。这些论述,对于扩大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深化语文课程的内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入研究语文教育历史
顾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涉及语文教育史、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改革等多个层面,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特别应指出的是顾先生对语文教学史的深入研究,可以说,他的语文教育研究是从“语文教育历史研究”展开推进的。顾先生善于对语文教育前辈大家的教育思想深入解剖,包括蔡元培、刘半农、梁启超、胡适、王森然、黎锦熙、夏丏尊、朱自清、陈鹤琴、艾伟、阮真、于在春等等。对从清末民初,到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40年的历史进行系统性发掘,为语文教育史研究提供了阶段性总结,这既是对语文教育思想的传承,也是让语文教育在继承中发展的重要渠道,对于推进语文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经过系统梳理与研究,顾先生发现在将近 80年的语文发展历史中,存在着几条明显的轨迹。一是“文”和“言”的分合,即书面语与口头语的教授问题,语文从辞章到国文,从国文到国语,从国语到语文,学科名称的更替,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与任务认识的逐步深化,反映了“文”与“言”,书面语与口头语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日渐明确,日渐趋于统一。二是“文”和“道”的分合,即语文形式与内容,文化与思想的相互统一,对语文性质的界定渐趋合理。三是“文”和“知”的分合,即文学与知识的统一,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在组织方式、系列安排上的积极探索。四是“教”和“学”的分合,揭示了正确处理“教”和“学”的相互关系,把握了语文教学统一,教学相长的总趋势。五是“教”和“研”的分合,即教学与研究的相互统一。顾先生从语文教学史的角度,用精练的五个分合,高度概括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轨迹,探寻语文学科发展的内部规律,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极强的引领性与指导性。
确立满足现实需要的语文历史研究方向。顾先生提出,“研究前辈走过的路,目的在于探索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走我们自己的路。经过系统地语文教育史研究,顾先生更加坚定地认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总结和整理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从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既符合科学化精神又体现民族化要求的新型语文教育开辟新路。我们今天重读顾先生所述的语文教育发展史,跟随顾先生重温民国以及建国以来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历史,对于全面把握语文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稳步推进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总结提炼语文大家的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在推进民族化与科学的征程中,离不开一批语文大家,语文教育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攀升。顾先生研究语文大家的过程中,为我们呈现了现代语文教育发展长河中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特别对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通过系列的文章予以深人解读。叶圣陶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工作70年,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学界巨擘,顾先生以叶老为师,收集、整理和科学地总结了叶老对语文教育的贡献,对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理论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展示,为当下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语文教育是一代一代语文教育人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改革、不断前行的路。重读顾黄初先生大量的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述,对语文教育的本质将会有全新的思考。今天,开明出版社重新整理研读顾先生的文字,并予以出版,让更多的语文老师感受到语文先辈的思想,聆听大家的教导,一定会对当下的语文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民进的前辈,顾黄初先生,对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严谨治学的精神、精深的语文教育思想,给我们民进人以鼓舞,也为我们树立了标杆,照亮了前行的路。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