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黄初语文教育论集》序
徐林祥
我认识顾黄初先生是在 1978 年考取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之后,作为学生聆听顾先生为我们讲授《语文教学论》课程。顾先生的人品和学识,以及他既蕴含哲理又深人浅出的讲授,使他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之一。1982年大学毕业,我回到中学母校任教,曾先后将学生习作选《走进社会之前》和我关于高中语文教材编制的文章寄给顾先生审阅。顾先生不但回信给予肯定,而且几次在给中学老师做报告时提到这本习作选和这篇文章。1993年夏,我调到大学母校(其时刚与扬州的几所高校合并为扬州大学)工作,担任顾先生的助手,直到2009年春顾先生逝世,在顾先生身边工作了17年,对顾先生的人生经历和作为语文教育家所作的贡献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顾黄初先生 1933年10月29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古镇西塘。中学就读于浙江名校嘉兴秀州中学,高中语文老师宋清如是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夫人。在她的影响下,顾先生立志专攻戏剧文学与戏剧理论。因著名戏剧理论家、翻译家陈瘦竹先生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执教,顾先生中学毕业时便报考了南京大学中文系并被录取。到大三时,国家为了尽快解决中学师资匮乏问题,要求所有综合性大学各系科的学生都提前一年毕业,分配到中学去,充实中学的师资队伍。立志专攻戏剧的顾先生被分配到扬州,在苏北农学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当了一名语文教师。虽说当中学语文教师不是顾先生的初衷,但他想既然在教师岗位上,就要努力当个称职的教师。他工作不久,便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走在铺满鲜花的道路上》的文章,反映了初为人师积极向上的心态。1962 年苏北农学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解散,顾先生调人扬州教师进修学院担任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1963 年又调人扬州师范学院函授部负责中学语文数师函授工作。1978 年场州师院高师函授停办,顾先生承担了筹建中文系语文教学法教研室的任务。
顾先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后,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领域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语文教育史研究几乎还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他在众多的研究领城里,首先选择了以现代语文教育史作为自己研究的切人口。1982年,他参加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第二届年会,提交了题为《且看前辈留下的脚印——介绍几部早期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论文,分析了 20 世纪20~40 年代三部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内容、结构及历史贡献。1984年至 1985年,他与上海的陈必祥、李杏保,广州的王华敏等先生合作,编写出版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填补了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研究的空白。 1986年,东北师范大学的朱绍禹先生受国家教委的委托举办高校语文教学法课程青年教师的专业研修班,邀顾先生主讲“中国语文教育史”专题。此后,顾先生又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完成了许多重要的语文教育史著作:《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1991)、《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199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话》(1994)、《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1997)、《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2000)、《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 (2001) 等。
“史”的研究是纵向的,但在“史”的线索中必定要扩展到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扩展到语文学科的教材和教法以及评价体系。这使得顾先生对于语文教育的研究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特色。他对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都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因而持之有故,令人信服。改革开放以来,顾先生除了致力于语文教育的历史研究之外,还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探索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自1986 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至 20 世纪末,顾先生担任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同时应聘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顾问,参与这一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研制和教材的审查。顾先生还长期担任洪宗礼先生主持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和“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顾问。1996 年,顾先生在 《关于语文教育研究》一文中,将自己多年关于语文教育的思考,概括为三个基本观点: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奠基工程;语文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贴近生活”;语文教育必领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2005 年10月,顾先生在扬州大学举办的首届江苏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三校(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研究生论坛的报告中,进一步将自己关于语文教育的观点提炼为“生命、生活、生态”三个关键词。2005年 12 月,顾先生在南京师范大学与香港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 “新时期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的大会发言中,着重闸述了“我的语文教育生态观”。2006年,顾先生应《湖南教育》编辑部的约稿,发表了题为 《生命•生活•生态-我的语文教育观》的文章。顾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理论探索和教材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先后收人他的《语文教育论稿》 (1995)、《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2002)、《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外集》(2013)和他与顾振彪先生合著的 《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 (1996)、《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2001)等著作中。
我在顾先生身边感受最深的是顾先生为人为文总以叶圣陶先生为楷模,并以学习宣传叶圣陶先生为已任。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 日去世后,顾先生写了《叶老最后留下的》一文以示怀念。文章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他1987年6月在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代表会议时,亲见叶老慈祥容貌、亲聆叶老谆谆教言的动人情景。文中写叶老最后一次讲话的中心:“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顾先生说:叶老总是严于律己,一切从自己做起,所以才能成为人师的楷模,后学的表率。叶老直到垂暮之年仍然铭记着这两句话,以此自励,以此勉人,希望大家广为宣传这两句话。“这就是这位现代文化教育的伟人最后留下的箴言!”文章发表时还登载了顾先生写的一副挽联:“人师楷模举止言行树一代高标,文坛巨擘辞章说部开世纪新风。”2007年,针对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顾先生撰文指出:“我想,我们想要找到解次现实中那些困惑的正确道路,恐怕还得‘重读叶圣陶’。”2008 年4月,根据顾先生的提议,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和北京《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联合举办,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承办的“实施新课程,重读叶圣陶—首届语文教学扬州高峰论坛”在江苏省扬州中学举行,顾先生和洪宗礼、袁振国、陆志平等专家学者与会讲话,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顾先生在重病期间,为排解病痛,常常一笔一面地抄写 《四书)。顾先生2009 年3月9日因病近世时,在他上海书房的桌上,还摆着未抄完的《四书》 抄写本。他在抄至《大学》中“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时,用红笔在后面加注道:“此语为叶圣陶先生最后赠言于众者。”这两句凝聚着先秦儒家学者智慧的千古名言,不仅是叶圣陶先生自律的格言,也是崇敬叶老的顾黄初先生的为人准则;不仅是叶圣陶先生勉励众人的话语,也是崇敬叶老的顾黄初先生所崇尚的行为理念。
顾黄初先生在最后的日子里常常以诗的形式应答友人的问候,甚至临终前还一直想到要写诗。这使我想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话:“人,诗意地栖居。”我以为“诗人”可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有人以诗来表现人生,即所谓狭义之诗人,或一般称道的诗人;有人以人生来写诗,即所谓广义之诗人,或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诗人,一生也许只写了几首诗,甚至可以是不写诗,因为他的人生就是一首诗,他是在用生命写诗!他用生命铸成了诗的语言、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诗的境界!如“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的叶圣陶先生,即是诗,是人生的诗化,是诗化的人生。在我心目中,像叶圣陶先生那样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并以此教海学生的顾黄初先生,也是如此之诗人!
人民教育出版社集语文教育名家的代表论著,出版“语文教育学术论丛”,保存历史,观照当下,启迪未来,功莫大焉。《顾黄初语文教育论集》即为丛书之一种,全书由语文课程教材论、语文教学论、现代语文教育研究三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总论、综论排在前面,其余大体上按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反映了顾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轨迹,为我们学习理解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提供了方便,也为我们继承弘扬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提供了示范。从叶圣陶,到顾黄初,他们的语文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智慧源泉!
2020 年10 月4日于扬州大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