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困21年,57岁提笔再当记者,享誉新闻界!她用一生诠释什么是“独立行走的水”!
2017-03-24 颜世贵 金台唱晚
编者按:
说起人民日报社女记者,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刘衡。
刘衡,原名胡宗瑜,人民日报社知名记者。在这位传奇女记者87年的生命里,曾有21年被迫囿于黑暗的角落。她是“独立行走的水”,尽管湍急的生命之河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行,她执着和痴迷的新闻事业却依旧溅出多姿的浪花,她挺立的脊梁却始终如一的耿直与不羁。
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社原北京记者站站长颜世贵《写稿,滴一滴自己的血进去》一文,让我们一同缅怀老记者刘衡。
白发苍苍无人问津 原是大名鼎鼎女记者刘衡
来自延安时期的人民日报社老记者刘衡,虽已过世多年,但时不时还有人提起。这位从学生时代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报人,自1957年在报社内蒙记者站被戴上“右派”帽子,直到1978年全国进行右派平反安置工作,她才得以摘掉“帽子”。
“文革”初,刘衡被称为“顽固不化的右派”,但她从不认罪,始终认为“反右运动是错误的”,因此一直被留在干校改造。
我第一次与老刘相遇,是1975年在昌平县小汤山“五七干校”劳动。见到一位蓬头垢面、无人问津的老年妇女,别人告诉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刘衡。
21年青春已不在 她提笔再写重焕新闻活力
当老记者刘衡恢复自由之身,走出干校重新回到她既熟悉又陌生的新闻队伍时,已是1978年底,青春年华已不属于她了。
领导说:“你57岁了,早该退休啦!”
老刘据理力争:“一个战争罪犯,像溥仪,关了10年20年,还要让他出去参观,把我关了21年,也该让我出去看看。”
是啊,领导不再说什么了。
1979年4月,她终于能外出见见世面了。没有部门接纳她,她就当“独立大队”,跑到一些她从来没有造访过的地方。
“我要试试自己能不能再当记者,如果真的不行了,就自动退却。”她说,“我每到一处,一定要写一篇稿子,不写出来就不离开。”
老刘这次外出,先后去了山东和江苏的农村,一连写了9篇通讯,其中8篇在人民日报陆续发表,还有1篇被推荐到《经济日报》采用了。
她这才如愿以偿回到了记者部,与田流、纪希晨、程光锐、华山、陈勇进、黄钢、高粮、刘时平、林里、顾雷、商恺、白原等一批大牌记者为伍。
这也是记者部最为兴旺的时期,名流云集、群星闪耀。有幸跟着他们当记者,这是我一生的荣耀与自豪。
信件往来间 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刘衡
老记者刘衡的人生经历与不幸遭遇,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报社许多同志写过纪念她的文章。我这里要缅怀的,是老记者刘衡1980年写给我的几封信,是她新闻业务方面对我直接的指导与帮助。虽说信是36年前写的,但现在读来仍有学习借鉴意义。
那一年,我在记者部编辑组值班,跟着老诗人程光锐当编辑。老记者刘衡年老体衰、行动不便,出去一次总想多呆几个月采访。可外边消息十分闭塞,我就把报社内部报刊材料整理后及时邮寄给她。这样,我们有了书信往来,在思想业务上也有了一些交流。
从她的来信中,我了解到她到地方是如何采访、如何支配时间写稿。我也把自己当记者遇到的一些苦恼和想法向她请教。
老刘总是多鼓励我,然后指出问题。1980年4月18日,出差湖北的老刘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
“小颜,我看了最近的《青春》刊物,有你的大作(写黄钢的报告文学),我很高兴。我感到你写得很好,不愧是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由此我想到你写的有些新闻、通讯总不那么生动,有些拘谨、放不开,可能是受‘新华体’的拘束。我感到,类似你这种情况的同志很多,原先文笔很好,一进新闻单位就变成另一种调子。这是应该引起警惕的,希望我们共勉。”
真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我告诉老刘,大学时我一天新闻课都未上过,所写的稿件在结构与语言表述方面往往不合要求。就认真揣摩报上新闻报道,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不过,我的理想还是有机会能去文艺部。
老刘又给我上了一课。这年5月13日,她在给我的信中强调:
“小颜,我感到,你现在的工作岗位十分理想,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你要珍惜这个岗位,热爱这个工作。我感到,在任何时候创新精神都是可贵的。不管写什么,不落俗套,不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总要有点与众不同,滴一点自己的血进去。这样,就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不是新闻、通讯这种体裁命该干巴、枯燥,而是我们大家把它写坏了。我们每个人都应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办法,使它能够生动、活泼起来。搞新闻工作的应该懂得文学,喜欢文学,两者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促进。你的学、用对了口,今后能否成功全靠你自己是否努力,一点也不能怪工作分配不恰当。事实上,我知道你十分努力,你的成绩在记者部还是突出的。望再接再厉!”
老刘的这一番教诲,真可谓之发蒙振聩,亦如醍醐灌顶,教科书里是找不到的!我一直将此珍藏与牢记,受用终身!
74岁学用电脑 刘衡说:“我要开始写写自己了。”
1981年,我被派往江苏筹建记者站,老刘还在当她的“独立大队”。大家都忙,就很少再联系,只是在报上见面。
到了20世纪90年代,老记者刘衡的身体每况愈下,接连摔跤骨折,不能上山下乡跑工厂写别人了,她说:“我要开始写写自己了。”74岁那年她学会用电脑,每天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敲。
她写道:“我们这一代人,付出了巨大代价,又提供了巨大资源。如果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却不利用这巨大资源,去吸收应得的教益,那就比付出代价还要可悲。如果后世人因为我们的经历警醒过来,永远不再重复我们这一代人的苦难,我们虽然大大不幸,但也活得有价值。”
长歌当哭,痛定思痛,老刘经过10多年撕心裂肺的煎熬,终于完成了当“右派”时苦难历史的回忆。
那时的老刘已是耄耋老人。她把文稿给我,问可否找个地方出版。我仔细拜读,看到她完全再现了当年“反右”的情形。
我问老刘:“你的记性怎么这么好?”她说:“过去每年写的思想汇报都退还给了我,我在这个基础上写的。”
尽管如此,但又有哪家出版社能接受这样的回忆录呢?老刘听了我的看法,就把文稿拿了回去。我一直认为,这段历史应是报社社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章节。
老刘晚年走不了路,也下不了楼,身边没有子女,只请一个保姆照顾着。她在笼子里养了一只鹦鹉,挂在窗外,寂寞了就听听鸟叫声。有事了就给我打电话,也常常叫我到她那里聊聊天。她说,记者部的年轻人,她都不认识。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这是老刘的一位熟人书赠的楹联,她一直挂在客厅里。我每次去她家,总要看上一眼——这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她的回忆录《直立行走的水》,终究未能如愿出版,只是在她生命的弥留之际,由儿女自费印制了一些,赠予亲朋好友。
•; Guyuqing
•; 老颜又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让我们能够再次欣赏刘衡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记者。一位捍卫真实的巨人!令人赞之!叹之!
3月24日
•; 唐进修
•; “滴一点自己的血进去”,就是把自己的基因和感情写进文中,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刘衡的至理名言,入骨三分。
3月24日
•; 梅仁
•; 我的留言 我认识刘衡是80年代,并听说过她的二十多年磨难。她是我尊敬的人民日报老记者之一。她曾赠送我一本她的通讯集《劳动者素描》,写的都是诸如养羊书记、养鸭”司令”等普通劳动者。后来,她去世后,我在南方周末版,读到有记录她不凡人生的长篇特稿《独立行走的水》,正是她那耿直不阿的脊梁,撑起她那不平凡的一生,令人敬佩。
3月24日
•; 苹果
•; 好珍贵的历史,图文并茂,读后深受启发,感谢颜老提供的珍贵历史让我们欣赏。祝您生活快乐幸福!
3月24日
•; 东风取乐
•; 独立行走的水,无声轻吟生命,用不同的人生谱写如水的乐章!
3月24日
•; 方初
•; 刘𧗽;,其实就是报社的鲁迅
3月25日
•; 唐进修
•; 刘衡老师21年的“右派”生涯,泪已流干,血几乎流尽。她总结毕生经验:要为人民“滴血”写稿。这是血的结晶。
3月25日
•; Feng Xiao
•; 呕心沥血写文章,做人耿直是榜样,刘衡前辈堪称赞,新闻同仁永不忘!谢谢世贵的佳作,谢谢"金台唱晚"的披露和弘扬!
3月25日
•; Ge
•; 刘衡老前輩、偉大的名记者,我永远缅怀你对我的教益!她很同情我的处境曾邀我到她家陪住多日。她说:把我骨头烧成灰我也不是右派!她顽强地支撑着有病的身体生活着用电脑写作。令人敬佩!老颜写得太好了!赞!
3月24日
•; 周文华
•; 刘衡是我佩服和敬仰的老前辈,我在巜新闻战线》工作,看到过他写的釆访体会,我分工联系全国各地报社,老刘的一部大作《劳动者素描》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之后,她赠我一本,拜读后受益匪浅,同时感到此书对地方报的编辑记者很适用,便帮助在各地报社联糸发行了一部分,她很高兴并表示感谢,让我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到一些报社,凡看过老刘书的同志和朋友,都对老刘称赞不已!老颜此文写得很生动,又都是切身感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事实告诉我们:历史是磨灭不了的,让我们永远记住刘衡,永远牢记历史!
3月24日
•; 曾为鹰
•; 名人写名人,好上加好,丰富资源,充实唱晚,值得提倡。赞!更希望作者艰辛的劳动成果,能在金台通讯上连载。 徐建中即日
3月24日
•; 杨欣波的百姓影像
•; 从恩师王东先生著作《我的脚印》知道刘衡先生为硬汉《红岩中的华子娘》,敬佩之至,希望今后不要再折腾,坚决不能让刘衡先生这样的历史的悲剧重演!希望能有缘读到刘衡先生的著作。人民日报资深读者通讯员湖北云梦杨欣波,2017.03.24
3月24日
•; L.X
•; 在北京通州區市民政局的“常青園”墓地,見到了刻在墓碑上劉衡捐獻遺體的名字。一位老共產黨員無私的崇高精神,值得我們致敬、學習!
3月24日
•; 李丹
•; 从颜老师的文章里,见到了"崇敬、熟悉"的刘衡前辈,难抑动容!"滴一滴自己的血写进去”是一位痛苦的承受者,理想的追求者,用毕生的经历告诉后人,任何事业的前行,都需要这样的执着与信仰。刘衡的人生经历,在我们父辈那代人中知识分子中具有代表性。清明节快到了,我含着热泪,向刘衡及前辈们三躬功致敬!
3月25日
•; 景艳
•; 从老颜的笔下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刘衡,一个为追求新闻真实永不放弃的新文人,敬佩一代又一代的新闻人!
3月24日
•; 任合一
•; 读金台唱晚,赏经典好文! 是每个读者的良师益友。转发,让更多人关注。
3月24日
•; 陈大大
•; 颜兄以质朴感人的文笔,勾勒出一个铁骨铮铮,正气凛然的刘衡大记者的坎坷人生,志欲光前惟是秉道持正,心存裕后莫如勤勉立业,親身经历,深切体验,如诉如泣,如歌如颂,以水为师,效法澹泊,倾注心血,馨香如菊,俨然楷模。颜兄热忱待人,坦露胸襟,得缘贵人指点,心存感恩,察纳雅言,咨诹善道,终以德高业精,光耀一生,也是善有所报。祝好人一路平安!永善2017’3’24于扬州大学
3月24日
•; 国昌
•; 老颜文章好,介绍了一位老记者的风釆,读后很受教育。赞!
3月24日
•; 范琳艳
•; 《独立行走的水》概括了她不平凡的人生!令人敬佩!👍;👍;👍;🌹;🌹;🌹;
3月24日
•; 天鉴
•; 79年80年间,我在校对组上中班,偶尔见到刘衡、陈柏生老师,听别人说她们和王金凤三人是人民日报有名的女记者。那时就见刘衡有些灰白的头发,步覆缓慢,天很晚了,还在那里寻寻觅觅翻找文稿,认真修改,那背影令人震撼。她们那种奋斗不息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感谢老颜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位老记者的腑肺之语。
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