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 创建于2006年,大型网上纪念馆平台,绿色网上祭奠、网上扫墓

百岁抗战老兵何子舒忠孝报国传家的故事

天堂网    2014/3/12

人们都说长命百岁,是对人最温馨的祝福。又是一年万家团圆的元宵节,在义乌市中心医院十五楼25号病床上,抗战老兵何子舒平安地度过了101岁的2010年春节,昭示新世纪义乌人的幸运和欢欣。

何子舒老人年前在东河家里曾经又一次病重,几乎不能吃饭了。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经过救治,现已转危为安,老人又能每顿吃下一碗稀饭了。在旁守护了一个春节的何子舒的大儿媳陈美香终于舒了口气。对她来说,服侍了数十年的公公,英雄风骨犹存,顽强地又一次战胜了病魔的侵袭。
 
生死“蓑衣军”
 
1942年农历四月初五,日本18架飞机轮番轰炸义乌火车站和东江桥一带,学校纷纷停课,老百姓四处逃难。在日军的铁蹄下,当了11年私塾先生老师的何子舒毁家纾难,毅然投笔从戎,在老家东河五一村物色人选筹建抗日游击队。两个月后,正式拉起义乌较早的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东河抗日自卫队,何子舒被公推为领导人,带领这支队伍转战于义乌、金华、兰溪等地,打死打伤无数日寇。由于他们平时战时主要着装之一为蓑衣,故被称为“蓑衣军”。

“蓑衣军”的诞生,是日寇的死敌,伪顽势力视其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国民党反动派猜忌其“赤化”施以“白色恐怖”,地方匪霸不容其利益地盘出一支异己的劲旅,因此,何子舒的“蓑衣军”是在严酷的围追堵截、通缉暗杀的夹缝中,对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可谓九死一生。而中国共产党的义乌地方组织,亦曾顾虑其由地方乡绅资助,关注着“蓑衣军”的战斗。“宁可倾家荡产、艰苦持身,不求做历史英雄,但愿做爱国爱民、救国救民之人,为抗日救亡献一份心力。”何子舒坚定此信念,带领“蓑衣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第八大队,任第八大队特务中队中队长,立下了战功。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何子舒奉命北上,加入新四军第一纵队。紧接着在陈毅司令员的领导下,参加了解放战争。1947年农历十一月,他被编入南下先遣总队第一支队。越过黄河的前一天,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基层指挥员,何子舒在河北受到了朱德总司令的接见。以后随南下先遣总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名垂青史的经典战役。
 
忠孝传家
 
新中国成立后,何子舒成了浙江省公安厅的政法干部。但在“插红旗、拔白旗”时遭到迫害,被断送政治生命,下放回老家。尤其是在“砸烂公检法”的文革时期,更被打入另类,这位革命老干部几与“四类分子”为伍。武装斗争的烽火硝烟,虽然铸就了何子舒及其一代革命者的强健体魄,却往往也禁不起那令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的精神痛苦折磨,上演的毁灭性的历史悲剧屡见不鲜。何福兴说,1978年父亲得到平反时已届离休年龄,他难以想象父亲是怎么活着挺过浩劫的。

何福兴是何子舒三个儿子的老大,1957年于杭州卫生学校毕业,在单位就职后不久,即被下放回农村,自此在东河老家担任乡村医生(曾称“赤脚医生”)四十余年。身处逆境,一家人相依为命。何福兴谨记父亲的教诲:救死扶伤,生命平等。为人要忠实,处世要真诚,一辈子走正路,做好事,不因有的人有钱、有权、有地位就去巴结,不因有的人贫穷、弱小就看不起他们,忘记给他们以帮助。
何福兴从医四十余年,救治过的乡亲知多少,医德感动了多少人。最令他欣慰的是,以自己的医术精心呵护,使父母成了世间少有的长寿之人。也有遗憾的是,原本身体健朗的母亲陈湘筠,如果不是前年94岁时不慎摔断了坐骨导致不久就丧命,一家人应该可以享受更多的天伦之乐。

何福兴夫妇把服侍双亲,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尤其重视父母身体的调理和保护。日常生活当中双亲的一些伤风感冒及小病痛,都是何福兴及时细致入微,手到病除,且花费极少。得益于何福兴夫妇的呵护,父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80多岁高龄时,仍能老当益壮,筹创东河首家老年人活动中心,与王培根、何甲日、何亦民、何慻友等人,在东河各村从事日寇细菌战受害的历史调查,亲自跑遍了几十个村的各个受害者家庭,记录受害史实,汇总了东河各地一百多位细菌战死难者的名单及其受害陈述的文字史料,有力地支持了王选和细菌战受害者国际维权活动,推动对日索赔。父亲90岁那年,突然中风半身不遂,凶险难卜。何福兴有效地辅助医院进行救治,很快化险为夷。由于近六、七年来,父亲的体质日渐衰弱,行动不便,卧床时间增多,因而时常导致严重便秘症状,百药不灵。为减轻父亲便秘的痛楚,何福兴总是一次次亲自用手去为父亲掏出身体里难以排泄的粪便。何福兴的儿子何存林、何新林及女儿何菊林,也都是孝顺的人。何菊林守在爷爷奶奶身边多年,给了老人清洁、舒适、温馨的生活。在奶奶前年惨遭摔断坐骨的身心的痛苦日子里,一家人无微不至,给两位老人喂水饲饭,搓洗身体,绵尽孝敬义务和无限亲情慰藉。可以说,没有何福兴及其家人长期坚持正确护理,何子舒老人活不了这么久。

何福兴说,母亲的逝世对相濡以沫一生的父亲影响很大。现在父亲除了患有老年人普通的胆梗塞、气急、心律不正等病,还因老年痴呆症状,意识时而模糊、时而清醒,怀念妻子仿佛就在身边。

老人清醒的时候,尚能准确地回忆往事,向他人表达对事物的思想和看法。举国悲痛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坐在轮椅上,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当地的东河五一村两委办公室,为汶川大地震灾区的孩子捐款一万元。他深情地表示,现在生活好了,这都是托党的福,离休在家,儿孙辈都很孝顺。汶川地震,同胞在受难,我年纪大了去不了,没办法到抗震一线去做志愿者,但我的心始终牵挂着他们,捐一些钱,资助灾区的孩子们。在医院里过春节,老人仍不忘把他的那串-—-—参加抗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十几块功勋纪念章挂在胸前,让人重温那些峥嵘岁月,缅怀战争中牺牲的先烈和受难的人们。

或许感觉到住在医院里费用很高,每天要支出千余元,尽管是享受离休老干部的待遇,可以报销,但老人显然有不愿意给国家和亲人增添负担的想法,心情不免有些急躁,时而会像小孩似地吵闹着或要回家,甚至常想拔去安在身上的医疗器械及插管。医生和护士为了安全,现把他的双手各自用棉布包扎起来,以防他拔除管线,医生甚至建议尊重老人的意愿,让家人领回家休养。

担心家里的护理及救治条件不够,何福兴认为还是将父亲留在医院疗养为妥,毕竟在大医院,有备无患。父亲那颗为抗日救国、解放全中国、新中国政法及正义事业而忠贞不渝的心,依然搏动着,续写时代传奇。

来源:918爱国网 作者:何必会

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服QQ:
  • 点击QQ交谈
  • 点击QQ交谈
转告
      转告至:
      手机版进入

  • 请在微信扫码访问